此时已是过了中午,并不是请安的时辰,但因知道贾珠贾瑚要回来,事关挪院子的大事,贾赦贾政夫妻不约而同来至荣庆堂。
贾母明知他们是为甚事来的,也不点破,只叫贾赦贾政在外间说话,她带两个儿媳妇在里间随便说些家事。
大儿媳妇端庄清雅,说起话声音听着沁人心脾。二儿媳妇爽利大方,谈起事来妙语如珠。贾母暂不想着糟心的大儿子和挪院子诸事,享受了好一会儿儿媳妇们的奉承。
做老封君还真是不错。
若瑚儿真中了秀才,就叫老大搬到荣禧堂罢。贾母看了张问雁一眼,心道,老大混账就混账,老大媳妇的确比老二媳妇更像一府主母。
瑚儿不亲她不假,偏又在敏儿膝下学了这几年,敏儿总是心里有她这娘的。
老大真敢不孝顺,就叫老大媳妇去劝,劝不动就叫瑚儿去劝,实在不行,她就往宫里找皇后娘娘去,娘娘和皇上看在国公爷份上,还治不了他这不孝子?
王宜和浑然不知因贾赦岳家并贾瑚的缘故,贾母已经渐想开了。
两年前她被斥责一番回屋自省,恍然意识到婆母的意思是本想叫老爷入主荣禧堂!但因她使人背后传瑚儿的风言风语,婆母觉得她没把贾家放在心上,因此又消了这心!
王宜和心中真是悔恨万分,并不敢和贾政说这些,幸而婆母也不似公公,一点子小事就要闹得满府皆知。
天地良心!她又不知婆母要让老爷入主荣禧堂!就是老爷真入主了荣禧堂,那爵位也是大老爷家的,也变不成她家的呀!她为甚要想贾家如何?
可悔也无用,想不明白也无用,守孝二十七个月,王宜和又是一日不少的在婆母跟前儿侍奉,纵有什么心思,也不敢再使,府里一概的人也都不动,只盼着婆母看在她诚心悔过的份儿上,别改当初心思。
三十多的人了,再没几年就要当祖母,还要再婆婆跟前儿说笑话,更兼担忧儿子,王宜和强撑着说笑,心里累极。
终于等到院子里人来报信,王宜和忙和大嫂子一左一右搀着婆母起身来至堂屋,看那小厮欢欢喜喜报了瑚儿的喜信儿。
王宜和张张嘴,看大嫂子喜极而泣擦泪,廊下大老爷已经笑得不见眼了,连婆婆都连声赞瑚儿有出息。
那小厮没一起报珠儿的信儿。
王宜和浑身一时冷一时热,明知当是没希望了,还是忍不住问:“珠儿呢?珠儿怎么样了?”
报信的小厮一改喜气,面色犹豫,王宜和心更冷了一半,又待要问,那小厮垂首,犹犹豫豫道:“珠大爷路上病了,尚在养病。”
那是中了还是没中!
王宜和才要开口,贾母看她一眼,在她前面道:“珠儿病得如何?可要紧不要紧?快拿府上名帖请太医去!珠儿的屋子收拾了没有?赶紧着人去弄!”
丫头们答应着去了,贾母方笑道:“瑚儿得中是喜事,又是十二岁就连中小三元,真没辜负他祖父的期待。如此喜事,当要贺一贺才好。”
贾赦在廊下听见,心里把往日对贾母的怨稍去了些,行礼大笑道:“母亲说得甚是!”
张问雁想一想,含泪笑道:“多谢老太太赞,只瑚儿还是小孩子,若才进了学就大操大办,叫外人见了,又张扬,再叫那起子小人知道,生出嫉妒之心,更是一桩事。不如咱家自己贺一回就罢,等瑚儿来年中举中进士,再一齐庆贺也不晚。”
“再说……”张问雁看看王宜和,“珠儿瑚儿一起南下,瑚儿中了回来,珠儿却还病着。若叫珠儿病中多思,再添一重伤心,也不美。”
贾赦笑脸一凝,贾母拍拍张问雁的手,点头笑道:“你想得周全,就照你说的办。”
王宜和已再呆不下去,行礼道:“老太太,我先去看看珠儿的屋子。”
贾母道:“去罢,老二,你也去罢。老大。”
贾赦上前两步行礼。
贾母打量他一回,叹道:“我知道你心里怪我,有怨,可你想想,哪件大事上我委屈你了?就依上回说的,瑚儿进了学,叫人择个吉日,你们搬到荣禧堂去罢。”
贾赦再不晓事,也知道这时候该说什么。他做了个大揖,恭敬道:“多谢母亲!儿子住进荣禧堂后,必对母亲加倍孝顺!”
这话说得简直是不三不四,贾母听得皱眉,张问雁赶紧找补道:“老太太,老太爷走了,家里就您一位长辈,我和老爷并孩子们还都指望着老太太呢。”
贾母露出几分笑,道:“我老了,还能做什么主?等你们搬完家,这摊子家事我可不管了,都给你管着,我要享清福去了。”
张问雁忙道:“一直让老太太操劳,是我们小辈的不是。”
婆媳二人说了几句话,贾母觉得这大儿媳妇果真大气端庄,张问雁觉得婆婆毕竟是和国公爷几十年走下来的,确实偏心些,但大面儿上不会错。
一时贾瑚回来了,顾不得更衣洗澡,先来荣庆堂请安。
这十二岁就连中小三元的长房长孙在她面前还是那么尊敬有余,亲热不足,但贾母现在已不计较这些,慈和笑道:“你才回来,累得这样,快回去梳洗歇着!等晚上再来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