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于是痛下决心

张叔夜也支持开打: “我们在辽国境内打,辽人见了大宋神兵天威,必然纷纷来投奔。这耶律信奴不就是见了辽军被金兀术大杀特杀,金兀术被我们杀的奄奄一息,这才良辰择主而事,赶过来来投奔官家嘛。”

谢宝也支持打,见解不同:“来都来了,十天的路程,倘若打,能在中京城里过年,再得一些辽金两国的财货,赏赐士兵。若是不打,来回二十天,空耗财力兵力,士气也会衰弱。”士兵们出国打仗,为的就是发家致富,立功受赏,这官家带着他们行军二十天,不战而返,会影响士气。

到最后,贾岱玉自动负担起去找耶律信奴套话的任务。

并细致安抚了这个被辽主吓得犹如惊弓之鸟的手工达人。

“官家,耶律信奴这个人,会木雕,打磨宝石,烧制陶瓷,做那种球形关节小人,给娃改妆。”

……

金兀术此时正发高烧,昏迷不醒。他被完颜昌救回金军大营之后就高烧不退。

造价昂贵的三棱破甲碳钢箭头穿破他的头盔,深入二寸有余,虽然人的头骨非常坚硬,难以穿破,这箭头却划破他的头皮,露出颅骨缝,这伤势难以治愈,勉强止血,看起来也非常可怕。

他屋里燃着长明不灭的灯火,法力无边的萨满巫师每天三次祈祷,从辽上京抓来的太医也在尽心竭力的医治。

斡鲁补担心这个能征惯战的兄弟,更担心宋军全军上下都能装备上这种箭。

箭头取出来之后,所有人都发现不对劲,问题不在箭头的造型上,而在于这箭头的材质,这是一种特殊的金属,颜色看起来很邪恶,稍一比对就知道与辽金的箭头都不一样,重新装上木杆和尾羽试了一下,确实大不一样。

“这种箭头能轻易撕裂我们的铠甲。”

猛将们不想表现出恐慌,但宋军中有百发百中的神箭手,神箭手用着能撕裂重甲的羽箭,这件事就很可怕。

粘罕劝慰将军们:“中间而归的士兵有不少,人马身上的箭头我都拿来对比过,这样的只有一枚,就在这里。神兵利器,绝不会太多。”

可怕,值得警惕,但别把自己吓坏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 斡鲁补有些烦闷,中京城久攻不下,他们每日消耗的粮草也很多,士兵们同样在抱怨:“粘罕,以你看来,赵佶想要怎样?”

粘罕沉吟道:“他这个人,令人做摸不着。已经是大国的皇帝,却让我觉得他,所图甚大。有许多事做的没章法可循,但这些年一一看下来,竟然都还不错。”

三大王提出疑惑:“既然辽与宋结盟,他们怎么会派人将联军的事告诉我们。这么多天过去了,我依旧觉得,这件事绝没有看起来那么简单,耶律延禧或许是设下毒计。”

大大王等人都赞许:“一定是这样。”“宋辽之中还有些聪明人,或许是有人献策。”

粘罕却说:“还有另一种可能,或许赵佶和他们结盟,允诺的不是为他们平定辽国,只是从中调停。耶律延禧却在书信中说,宋军是来帮他们作战的。一旦我们先入为主,派人袭击宋军,到那时候两国结仇,耶律延禧获利最大。”

众说纷纭,但一致认为这件事没那么简单。

只有一个以有勇无谋的而闻名的猛将坚持:“找到人帮自己打架,告诉对方一声怎么了?怎么不行?”

说来说去,试探宋主的要求又落到粘罕肩上。

……

正在议论纷纷时,金国丞相粘罕派人来访。

林玄礼:“叫进来。你们猜,来的是粘罕本人吗?”

众人无奈,只好跟着猜。

结果还真不是。

信中倒是恭维了一番,说:十一郎一向怀柔四夷,对八方一视同仁,值得万国来朝。金朝对宋朝一向敬仰,往年排除万难也要维持榷场,和我们公平贸易。十一郎登基之后,番兵中有党项人、羌人、苗人、契丹人、也有辽东女真人,宋主对他们一视同仁,爱如子民一样。现在何必介入两国的斗争中。宋与金,素来没有仇恨,现在宋主为了辽国,不惜亲自率军出征,没必要,真的没必要。

林玄礼看完之后:“朕此行不是为了打仗,而是为了让辽金两国化干戈为玉帛而来,避免生灵涂炭,有话好说。辽金之间的事,朕身为外国人,知之不详,也说不出谁对谁错。嗯,这大过年的,何必打生打死,商议一番,重划国界线,岂不美哉?”

计划好了,亮亮拳头,然后劝架,瓜分辽中京中的财物奖励士兵,自己再贴补点钱奖励士兵,士兵们拿到双份的钱财,金国知道宋军的实力强横就不敢考虑侵略大宋,我愉快的收兵回朝,就又可以抱着老婆睡觉了。

金国丞相的使者叹了口气,没有多说什么:“宋主的话,外臣都记住了,一定一字不差的转告丞相。”

“很好。”林玄礼打量他两眼,名字没记住,长得还挺更精神的:“我早看粘罕有王侯之相,今日果然和我说的一样。只可惜他不在大宋为官。哎,多年不见,有些想念。”他左右摸摸,荷包里有糖,罐子里有酥饼,身边有佩刀。干脆拿起旁边的华丽大手套,外面是锦缎绫罗和兔皮拼接而成,里面蓄的是兔毛,又轻便又暖和,递给内侍:“这是我贴身之物,赠与他。多年没有往来,不便赠他厚礼,恐怕落人口实。”

使者感觉怪怪的,还是从内侍手里接过来:“是。”

狄谏突然问道:“请问金国四大王的伤势如何?”

方圆六丈、燃烧着几个炭盆的帐篷中突然安静了一瞬间。每个人都很关心金兀术的伤势,但谁都没问,等着官家发问呢。

使者按照粘罕的吩咐说:“外臣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