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刚上小学的孩子,胸口都扎着红领巾。每个人都戴得很整齐,虽然红领巾像是洗了又洗,但完全不妨碍它们工整的佩戴在这群孩子身上。
许寻抱着男孩的妹妹说:“小原,叫程姐姐,这个是…”,她停顿了一下:“江姐姐。”
小孩群中异口同声的传来姐姐的声音。程质蹲下身去,一个个的揉他们的头:“乖小子。”
有个短头发的女孩子一脸天真无邪的说:“程姐姐,我是女孩子。”
程质尴尬的笑笑:“哦…是吗…对不起。”
“平峰希望小学。”江芷兰首先注意到了教室门口的一块牌匾。是块木头样式的匾,有些破旧,但还在字迹还算清晰,像是每年都有人在上面填了一层又一层油漆。
整个学校只有十五个学生,囊括了附近人家无法走山路去镇上上学的孩子。
希望小学只有许寻这一个老师,她又教语文,又教数学。前些年本来有一个男教师的,他本是大城市来的自愿者,但后面因为各种原因回去了,最后在也没有见到过他。
今天因为许寻请假了,所以来学校的孩子没上成课,但许寻还是来了,只不过是为了给程质她们介绍这里的情况。
学校的条件很艰苦。是有很多从捐赠协会邮来的废报纸和铅笔什么的,每个孩子每年可以领到一捆正反面都印着各种社会新闻实事的报纸,外加一盒铅笔。
程质看着裂起了些口子的教室墙面一股说不出来的心酸涌上心头,这样艰辛的条件比那时的她们更甚,至少她在十四岁之后接受了外面的教育。
这里过于落后。山水固然美,但这样与外世相隔永远得不到发展和推动,她不禁在心中盘算些什么。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 走出大山的学生,只有许寻和程质两个人。这样的机会对于她们这样大山里的孩子来说太少太少了,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都有权利追求自己的一切,可现实终归是残忍的。
短时间内是没有什么解决办法,想要发展这里太难,最先的办法便是——修路。
有了路,一切东西就不用那么麻烦的使用人工走山路。好比邮寄一个快递,一个邮递员必须要走上好久的山路才能进村口将东西送达,那花费的成本和时间将是其普通的好几倍。
学校旁边建立了一个卫生所,江芷兰好奇,让许寻带着她们一起去了。
走进去的一瞬间,江芷兰傻眼了,这里连最基本的医疗设备都不曾有过。卫生所一共就两架床,就连输液的输液架都是木头自制而成的。
进门的蒙了灰的玻璃窗站着一个穿白大褂的老人,两鬓斑白,鼻梁处架着一副复古式金丝框眼镜。他没有正式的学过医学,只是曾经跟着一个赤脚中医学了几年,便自愿留这里守着诊所,这一守就是一辈子。
看着卫生所门外有人说话,他顶着眼镜框看了过来:“小寻来啦?”
许寻简单的打了个招呼,程质印象中觉得似乎见过这个人,但又不是很熟悉,毕竟那时她去北京时也才十四岁,或许早就开始慢慢遗忘了这里的一切。
程质和江芷兰基乎是同一个动作,九十度鞠躬,这是她们最崇高的敬意。不仅仅因为他是老者,更是因为老人将自己的一辈子都奉献给了救人治病,做为医疗事业上的后辈,她们应当如此。
老人笑得合不拢嘴,抽了几根凳子让她们坐了下来。
江芷兰扫了一圈,这个地方实在太小,如果中心医院要捐赠器械的话,那么那些体积稍微大一些的医疗器械可能会没有地方放置。
如果是那样的话,她们可以调整方案,先将小型器械送来,再后送大型的器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