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李东阳(下)

张昭微愣。他当时提出的是所有预备役军官都必须由朝廷来掌控。因为,明朝的国情不像后世。

后世的民兵连长谁能拉队伍造反?而在明朝,皇权不下乡,掌握一百人的武装力量,哪怕是民兵,那也会制造出一批地主豪强的!他不信李东阳不知道?

李东阳见张昭疑惑的看来,说道“两害相权取其轻。你知道下面的缙绅们隐藏多少人口、土地?若按名册去登记、征兵,必然会搞的地方大乱。

如今北虏连年入寇。只有给当地缙绅一些利益,才能将他们组织起来和北虏作战。而此法只能用于九边,不得用于内地。”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

治国之道,很多时候都是和稀泥。想要快意恩仇、搞硬性规定,那是绝对不行的。

张昭心里就叹口气,站起身来,躬身行礼,道“谢阁老教诲。”

他提出预备役的建议,不是想搞出一堆汉朝时的地方豪强来。而是想要抵御蒙古入侵。但是,提出建议和执行落实下去,这完全是两回事。

李东阳想给他说的就是这个。目的是好的,但未必就是“善政”。

李东阳微微一笑,点头道“孺子可教也!你去东宫里和太子谈北虏之事。诚如你所言,北虏是必须要打的。但第一,不可因个人野心鼓动大军出塞。第二,不可鼓动太子亲征。子尚,本朝汪直、王振的结果,你是知道的。”

正统朝的大太监王振,鼓动正统皇帝御驾亲征,致有土木堡之变。成华朝的大太监汪直喜好边事,仗着成化皇帝的信任,时常出塞捞军功。

他对张昭还是很看好的。最后一句话是提醒、爱护,也是在敲打张昭。

张昭道“学生谨记。”

李东阳微微颔首,道“东宫哪里,我会让王德辉和太子提一提你的事。你去吧。”

王德辉就是成化十七年的状元王华。他儿子叫王守仁,号阳明。时任翰林侍讲学士、日讲官、詹事府右春坊右谕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