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二十三日,清晨时朝霞万丈。
进出京城的人流中,张昭坐在从车马行雇佣来的马车上,在朝霞中从阜成门出京,顺着官道西返南口村。
按照原计划,他本来是要京城中游玩几日,凭古吊今感慨历代兴衰。京城是数朝帝都。上辈子他还没来过京城。这可是穿越时空摆在他面前的明代京师。
只是,他前夜一夜未睡,思索着科举之事,心情不佳。昨日和余夫子道别,在客栈里等来李教谕的长随赠书,便只是玩京中各处购物。他来京师一趟,总要带点礼物给婉儿、虎子。
回去时不像来时,张昭将马车的车帘打起来,可以观看沿途的风光,最终还是将随身携带的时文集拿出来翻看。
从上到下,从右到左的排版,且没有标点符号的文集,看得张昭一阵阵的头大。
譬如收录的当年的探花如今的“储相”王鏊的一篇文章,“惟学而不求诸心,则昏而无得于己。盖学贵乎思也。不然,宁能免夫罔之失哉”
他看半天难以体会到其中的精妙。这如何做八股文确实需要老师教。能自己揣摩出其中门道的,那都是天才。
张昭叹口气,看着窗外的田野、村庄,目光依旧坚定。
理智的判断他的科举之路肯定不顺畅,无法像明朝的神童或者明穿前辈们那样快速“升级”、“通关”。指不定,他几十年都难以通关。范进兄就是例子啊
但是,他还是想试试。
其一,不试试如何甘心他穿越而来,就定下科举的目标,如今障碍清扫完成,就等着考试。总不能事到临头却放弃吧
其二,明朝是一个等级社会。功名之路并非一蹴而就,不同的功名对应着不同的特权。
且先不管他多少岁能考取进士,总得先成为秀才。拥有一个出身,再做其他事都容易些。这是基础。
他今天先回南口村,明天再去青龙镇明理书院潜行读书,准备院试。余夫子肯定不会拒绝。
时间略微往回一点。张昭在京城的第二晚。青龙乡刘家里,东刘村中。
位于村中的刘大户住宅是一处青砖黑瓦的院落。四四方方的铺陈开,占地数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