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即,指点道“子尚,李教谕送你一本时文,你过几日再上门去请教学问,这样可以走动起来。李教谕在顺天府多年,人脉很广,你可以委托他写封推荐信,去城东的白马书院就读。两年之后,必定可以考中生员。”
张昭送余夫子到二楼的房间,见余夫子“指点”他人情世故,便道“谢先生教诲。”同时,心里反应过来什么叫两年之后必中生员他的计划是今年、弘治十三年考中生员。弘治十四年是乡试年,没有院试。若今年不中,就得推迟到弘治十五年秋。
余夫子不知道张昭想什么,笑着点点头,道“因为你的事情,我特意来京中,书院里的事情都堆积起来。我明日一早就返回青龙镇。你如何打算”
张昭按捺下心中的疑虑,识趣的道“学生第一次来京师,想要逗留几日,见识见识京师繁华。”
李教谕的长随明天何时送书来,不可预料。他不能要求余夫子陪着他在这里等。
余夫子微微一笑,叮嘱道“那你在京中注意安全。去休息吧。”
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昭的房间就在余夫子隔壁。等店小二送了饭菜上来,他吃过后,洗漱睡觉。
躺在床上,回想起此行的种种,总结得失、对错。这样来提升自己。正所谓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从他穿越而来,时至今日,总算是将开局的“难题”解决。先卖染料配方筹银钱,打通进余夫子的关节。却没想到余夫子不在书院中。要等待。
在家里等待的时间中,刘大户上门试探。局势不乐观。他招募长随天天等在青龙镇明理书院,总算是第一时间赶到书院。
又“挑衅”余冠留后手,不得已而对余夫子强硬,方才令余夫子将“统计办法”送到徐郎中手中。再到今夜去徐府,完成心照不宣的“交易”。
前面的波折很多,倒是这次京中之行非常顺利。额外还认识李教谕,得到一本八股文集。时文,就是指的八股文。他日后有心的话,可以和李教谕来往。
有这样一个老牌教谕照拂,他在宛平县士林中要好混得多。
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