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7、陈桥……不,洛阳兵变!

“没什么大事,你们躺下睡一会,有事我会叫醒你们。”胡问静能够给士卒们的休息时间少得可怜,只能见缝插针。

宁白自言毫不犹豫地立刻在地上躺下,什么泥污,什么形象,什么发型,统统不记得了,只有睡眠才是最重要的。她实在是太疲倦了,躺在地上的第一秒就睡了过去。

覃文静带了几个士卒想要放哨,胡问静摇头:“你们也睡一会,还有大战,抓紧时间休息。”覃文静点头,命令手下们睡了,却带着战马去吃草喝水,身为上级就是要做更多的事情,承担更大的责任。

周处赶到的时候,胡问静身边已经聚集了不少百姓,有的百姓扯烂了衣衫给伤员包扎,有的百姓兴高采烈地吹牛,有的百姓累极了,坐在地上傻笑。

周处看到那缙人女将坐在黑旗下,急急忙忙赶了过去,道:“下官新平郡太守周处见过胡刺史,感谢胡刺史救我关中百姓,下官对胡刺史……”

胡问静打断道:“你就是新平郡太守?本座有事要你做。”

周处微笑着点头:“是。”他心中想着,这胡问静想要他做什么事情?他微笑着,还能是什么事情呢,肯定是召集大夫给士卒们治疗伤势,以及准备温暖的被窝,滚烫的饭菜,让士卒们恢复休息。

周处微笑着,不不不,他想得太简单了,胡问静能够从平民成为朝廷重臣,怎么会如此垃圾呢?给士卒治疗伤口准备饭菜什么的都只是关心手下笼络士卒的小道,只有菜鸟官员才会只关心自己的手下,稍微有点道行的官员都会用最严肃的态度下令,“立刻给受伤的百姓治伤,给饥寒交迫的百姓准备吃食和住宿,我们身为朝廷官员就要给百姓幸福安乐。”

而档次更高的官员会怎么做呢?当然是泪流满面,悲伤地看着荒野,道,“这些人都是大缙的子民,如今被胡人所害,那就是我大缙官员失职,来人,召集百姓,我要向百姓道歉谢罪。”然后,被拉来做托的百姓会跪在地上痛哭:“青天大老爷,你圣明啊!”完美的官员爱百姓,百姓爱官员。

不过,这个档次依然普通了些,周处自问随便找个官员都会这一招。

作为大缙朝著名奸臣胡问静,会怎么做呢?

周处脑海中灵光一闪,当然是表彰大会!

优秀百姓、优秀官员、优秀士卒、优秀将领、优秀团队、优秀作战指挥,优秀后勤辅助……一块块奖牌发下去,丧事喜办,大败成了大胜,失败成了成功。

周处已经想到了胡问静会说什么,“……我们用顽强的战斗粉碎了胡人不可敌的谣言,沉重打击了胡人的嚣张气焰,胡人意识到缙人是不可战胜的,胡人的造反必将失败!”他已经想好了要安排几百个托儿用力鼓掌,找几十个可爱的小朋友送鲜花,找几个老大娘老大爷带着喜悦痛哭流涕。要不要现场问战死的百姓或者士卒的爹娘,“你的儿子战死了,你有什么感想?”哦,这个问题太无耻和没有人性了,周处自问功力不够,还做不出来,算了,多找几百个小朋友献花好了,再找几十个著名文人写一些诗词歌赋,画几百张画,宣传胡问静是如何的勇猛和伟大。

周处微笑着,他不算是善于谄媚的官员,但是大缙朝所有的官员都必须学会谄媚拍马屁,不然没法立足,他努力挖掘一下潜力,还是可以做到完美无缺的拍马屁的。何况这次胡问静能够入关中救人的举动是真的伟大,他一点都不觉得这些安排是谄媚,只是稍微表达的有些直白和过分而已。

就在周处胸有成竹的盘算找多少托儿的时候,胡问静厉声道:“新平郡内十二岁以上六十岁以下不分男女,尽数编入军队,跟随胡某去北地郡,不从者尽数杀了。”

周处怔怔地看着胡问静,脸上的微笑凝固了,小心地问道:“刺史,这是要……”

胡问静冷笑道:“听说郝度元一直在等大批的匈奴人援军。嘿嘿,本座要在北地郡金锁关伏击匈奴人!”

周处死死地看着胡问静,伏击匈奴人……

胡问静冷笑着:“多半会有十几万人匈奴人杀入关中,搞不好会有几万骑兵,若是不能在金锁关挡住匈奴人,这关中将不复缙人天下。”

周处直直地看着胡问静,热血涌上了脑袋,胡问静没有说过一个字要成为关中之主,可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这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关中之主做的事情。他恭恭敬敬地弯腰行礼,再不迟疑,认真地道:“是,主公。”

胡问静没注意周处的言词是主公还是公主,她疲倦极了,脑袋不怎么清醒,必须尽快安排工作,她继续道:“再征用新平郡所有的马车驴车牛车。”她看着歪七歪八地躺在地上熟睡的士卒们,道:“本座需要让本座的英雄们能够一路睡到金锁关。”

……

三日后,胡问静带着数千百姓赶到了金锁关,向德宝带着数千人正在努力修补关卡。

胡问静厉声问道:“可有匈奴人消息?”向德宝摇头,这几日风平浪静,毫无动静:“我已经肃清了金锁关的所有胡人……”他微微犹豫,道:“整个铜川已经没有一个缙人了……”铜川遍地的尸体,缙人尽数被杀,他没有找到一个活人。“李朗带了人在北地郡各县城搜索胡人和缙人,若有缙人会尽数送到金锁关。”

胡问静看着四周,金锁关内的尸体已经草草埋葬了,道路上留着不少血迹,分不清是胡人的还是缙人的,她淡淡地道:“很好,本座就在这里与匈奴人决战。”

铜川的缙人被胡人杀光也好,铜川的胡人被缙人杀光了也好,谁在乎这狗屎的结果!

周处微微叹气,十几万胡人啊,让胡人入关,然后忽然四面包围偷袭之类的诡计完全是行不通的,只能正面硬杠,这场仗很不好打,唯一的指望就是拖延时间,耗尽胡人的粮食。他认真地建议道:“我们有粮食,至少可以坚守数年……”周处的心微微一疼,大部分的人死了,这新平郡、北地郡、冯翊郡的库存粮食陡然充沛了。“……胡人无粮,三个月后定然退兵。”

三个月的估算还是保守的,按照周处的计算,其实顶多只要两个月就够了,就不信胡人能够在冰天雪地中忍饥挨饿。

胡问静点头,她也是这么想的,转头看周处,一路睡到金锁关,她终于恢复了精力,想着北地郡冯翊郡尽数残破,小小的新平郡反倒守住了,这周处还算有本事,必须多聊几句拉进距离,随口道:“本座倒是知道一个与你同名同姓的周处。”

周处一点不奇怪,天下“姓”只有这么几个,“名”也只有这么几个优美的,同名同姓又有什么奇怪的,只说“孙秀”这个名字,在大缙朝就有好几个。他随口问道:“哦,那个周处是哪里人士?”

胡问静作为典型的文盲,努力思索了半天,终于想起了《周处除三害》中的文字,“……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她笑道:“那个周处是东吴义兴人,好像父亲是东吴名将周鲂,那个周处与胡某一样是个恶少,横行霸道,为祸乡里,结果乡人把他和老虎,蛟并列为三害……”

胡问静忽然注意到周处脸色古怪,一怔,停住了言语,不会吧?

周处苦笑道:“主公,我就是那个周处。”义兴这个地方可能有十七八个叫周处的,但是父亲是东吴名将周鲂的周处肯定只有他一个。

胡问静死死地看着眼前的周处,这头发白了一半,胡子也花了,看上去年龄又像是五十岁,又像是六十岁的新平郡太守周处就是《周处除三害》中的周处?不对啊!

《周处除三害》的文字在胡问静的心头缓缓流淌:“……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乃入吴寻二陆。平原不在,正见清河……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一看都知道《周处除三害》讲的是一个叫做周处的少年在前辈名人陆清河的教导之下改邪归正,终于成为了一个忠臣的励志故事。

胡问静死死地盯着周处,这《周处除三害》中的“二陆”就是陆机和陆云,平原是指陆机,清河是指陆云,陆云今年多大了?陆云今年才二十一啊!这个五六十岁的周处少年时陆云出生了没有?

周处尴尬着摸着脸:“主公,其实下官只有四十几岁。”

胡问静继续盯着周处,陆云到现在还是个白身,就算此刻立马去清河当官,四十几岁已经当太守的周处至于要拜见官位不如他、年纪比他小的陆云指导人生吗?

胡问静闭上眼睛,想到《二十四孝》中夸张到没边的西晋孝子们,这西晋的流传故事是不是只管胡编乱造,不负任何责任的啊?

胡问静瞅瞅周处,整理衣衫,客客气气地对周处行礼:“久仰,久仰。”马蛋啊,以后再也不信西晋故事中的一个字。

周处尴尬还礼:“客气,客气。”心念狂转,到底是谁与老子有仇,造老子的谣言,被老子知道了一定打死了他。

李朗匆匆地回来,见了胡问静脸色就一万分的古怪:“这个……出大事了……”他尴尬地看着胡问静,不知道该怎么做,想了想,急忙跪下。

胡问静一惊:“你抢了民女?”

李朗摇头,诡异地看着胡问静,道:“潼关有人传来消息……县令……不,刺史……不,陛下称帝了。”

胡问静怔怔地看着他,司马遹称帝?什么意思?

向德宝脸色大变:“难道贾充叛变了?”

李朗用力摇头,道:“是胡县令称帝了!”

胡问静厉声道:“哪个胡县令?这个时候还要蹦出来捣乱,信不信本座一刀……”她看着李朗,慢慢地伸出手指着自己的鼻子,道:“胡县令就是我?”李朗用力点头。胡问静继续问道:“我称帝了?”

向德宝和周处死死地盯着跪在地上的李朗,蠢货,这种谣言都敢瞎传。

李朗委屈极了,这种事情他会不确定一百遍吗?他递上一个卷轴,道:“这是洛阳的诏书。”向德宝斜眼看李朗,喂喂喂,当事人就在这里发呆呢,这叫做伪诏!

胡问静看了一遍,死死地盯着诏书最后盖了玉玺,还有“胡问静”的签名,淡淡地道:“哦,我是皇帝了。”然后又长长地叹气。

李朗向德宝尴尬极了,胡问静莫名其妙地成了皇帝,他们该怎么反应?怒斥洛阳造反作乱?恭喜胡问静成了皇帝?三呼万岁?该死的,好像每一个都不太对。

周处诡异地眼观鼻,鼻观心,最近几年真是见证历史的时代,每个月都有惊喜,开国皇帝被逼逊位了,扶风王死了儿子却秘不发丧,几十个王侯控制朝政,胡人打进来了,司马家的人把天下当做了宅斗的工具……现在竟然还有人不知道自己登基称帝了!

周处感慨万千,活在这个年代真是要有一颗强壮的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