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获的秋天对于靠山屯来说整体是喜悦的, 今年苞米的产量肉眼可见的提高。
朱大明白已经计算过了,除掉交皇粮国税的部分,今年家家户户粮食吃一年还有富余。
黄豆、小米的产量也不低, 只是听说城边子好多人家改种了新品种的水稻,大米也丰收了。
同样长势喜人的还有朱家新抓来的猪, 一只一只的能吃又能睡, 长得壮壮实实的,看着就招人稀罕。
马村长家也跟着抓了两头,不如朱家的胖,可也比屯子里别家的猪好。
听说这种新品种的猪不光毛短,肉皮儿也薄,城里肉联厂稀罕这样的猪肉, 给得价高。
村头大榆树下面, 几个妇女坐在一起晒蘑菇,一边晒一边东家长西家短地说了起来。
“宏国媳妇儿,今天你家的蘑菇见少啊, 咋地?出去晚了?”马五姑是马宏国的亲姑。
“别提了,我们家那两败家玩意儿, 瞅我不注意偷了一筐的蘑菇送他们老师家了!换回来一堆没用的本和笔!要不是看着都是拿东西换的, 我真恨不得直接塞灶坑去。”宏国媳妇儿咬牙切齿地说道。
“我说宏国媳妇儿, 孩子学习用本用笔不是正常开销吗?”赵老五媳妇儿说道, “咱不求孩子考大学啥的吧, 好歹认识个字儿,会算个帐……”
“我也没说不给他买,我都答应他了把蘑菇卖了到集上给他买,谁想到他二上干这事儿啊!你说这……”宏国媳妇儿四下看了看压低了声音,“这大丽也不像话啊!拿不值钱的本和笔换蘑菇。”
“不至于!”这回说话的是朱老五媳妇儿, “我都问了,一斤蘑菇公社集上收才两分钱一斤,一个本三分钱!五分钱两本!”
“呵,你也太老实了,人家从秤上找呢,孩子二上送过去的,他们哪儿会看秤啊?蘑菇一交,乐颠地拿本就回来了。”马五姑撇了撇嘴翻了个白眼,一副看透了的模样。
“朱逸群家可不缺钱,人家犯不上这样,你们家孩子送蘑菇的时候,我个信儿,就在旁边瞅着呢,那一筐蘑菇一共九斤多,大丽按十斤算的,我还帮着称了呢!”
“她家不缺钱?你们不知道吗?头前折腾着卖月饼,赔了!”马五姑给自己把烟点着了,吧哒吧哒抽了起来。
“没赔!”朱老五媳妇挥了挥手,“就是没挣着,闹了个自己白吃!他们家还给我家送了两块呢!你别说啊!比在公社供销社卖的好吃多了!”
“赔了!他们没好意思说。”马五姑斩钉截铁地说道,“那天我去看了,就他们家用得那些料,没个不赔!油多少钱?糖多少钱?花生多少钱?那都是有钱都淘涣不着的!得从黑市买!他们家又卖不上价!赔了!全赔光了!把马占山都给气死了!到现在还拉长了脸呢!没招儿!到底是姑爷,不是儿子不能深劝!”
“说得也是,大林子也太能折腾了,你说他好好的种点儿地,没事儿出去给人掌掌勺,再加上用折箩喂猪,一年不能少挣了,非得又做月饼又收山货的,折腾啥啊?”朱老五媳妇儿叹了口气。
“折腾啥?有些人就是爱折腾!”马宏国媳妇儿翻了个白眼儿,“自己把家底子折腾光了,就熊这帮孩子!缺德!”
大丽对这些一无所知,她正琢磨着呢,期中考试要不要去公社去印点儿卷子。
“印卷子?”尚老师瞅了她一眼,“你钱多烧得啊?你知道印卷子多少钱吗?”
“我问了,一张卷子也就是一分钱,印得多的话还能便宜。”
“咱全校多少学生?”
大丽不说话了,全校一共七十一个学生,一年级指定是用不上卷子,二三年级也就是五十个学生。
“你要印卷子就得收钱。”
“我不收钱。”大丽现在就是想要把钱花出去,减少负罪感。
“你这回不收钱,还是以后都不收钱?我可告诉你,打下啥底儿是啥底儿。”
挣了二百多块钱呢,印成卷子够村里的孩子做一辈子的了,“以后也不收钱。”
尚老师眼神变了变,“这回做月饼你们俩口子没少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