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资料揭秘,在六十年代米帝有向内陆重点城市投放原子.弹的计划,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得逞。而“大杀器”的横空出世也是原因之一吧?这种威慑力持续了好些年,还将一直持续下去。
就在这个月,齐明瑜迎来了四十岁的生日。
一转眼,就踏入中年了,看着那些年轻军官感觉就像隔着一个年代。孩子们也一天一天地长大了,果果十二周岁上初二了,阳阳也读小学三年级了,家里就剩下壮壮还在优哉游哉地玩耍着。
生日这天,椿芽亲自下厨庆贺了一番。她也有了危机感,可日子总得过下去吧?娃娃们长大了,父母们就老了,这是自然规律谁也改变不了,不服也不行啊。看看大林和二林,都已经毕业了。
大林被分到了某研究所,继续跟着导师做实验。这是某部直属单位,不归省里管,若是运动来了,受到的影响会小一些吧?她不敢掉以轻心,还是叮嘱大林要注意。大林的心思都在搞研究上,吃住都在所里,对外界关注得不多。可他对姐姐说的很重视,就在牢牢地记在了心里。
二林今年也毕业了。他进了总装某部,具体搞啥却没跟家里说,反正去了就有级别,拿着津贴补助,不用家里操一点心。
*
一九六-四年,是注定被载入史册的。
全国上下欢欣鼓舞,斗志昂扬。不论是工业、农业、卫生,还是国防科技事业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椿芽听着广播看着报纸,激动之余又有些忐忑。如果就这么走下去就好了,可接下来却是运动迭起,部队上或许会好一些,地方上就很难说了。她想到这个,不由得叹了口气。
---
(本文-晋-江-独-家-发-表,谢-绝-任-何-转-载)
---
捉虫~
-------
更晚了,抱歉哈~
----------
*
(以下请忽略)
*
椿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把思路捋了捋, 就扯着爷爷出了门。
她先去村边地头瞧了瞧, 又跑到河提上看了看。她估算了一下从河湾到自家农田的最近距离, 又跟爷爷打听了周边的地主, 对村子整体情况有了大致了解。
回到家后, 她趴在窗前画了一张草图。等爹一回来,就拉着爹去后院跟爷爷商量事儿。
“打旱井?修水渠?”姜茂山吃了一惊。
他看着椿芽, 怎么也想不到她会冒出这个念头?姜长福虽然有所猜测,可听到椿芽的打算还是惊得半天合不拢嘴。
“椿芽, 快跟爷爷说说, 这是咋想的?”
“爷爷, 您看自打入春以来干旱少雨, 夏粮极有可能减产,秋粮也会歉收……若是灾情持续下去, 到了明年情况还会进一步恶化……”
“椿芽,此话可是当真?”
“爷爷,这是百年难遇的灾情, 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 闹不好饥荒就要开始了……”
椿芽怕吓着爷爷,尽量说得委婉一些。可即便如此, 姜长福还是大惊失色。他想起了曾经遇到过的饥荒年景。那时乡里还算太平, 可也饿死了不少人。
姜茂山虽然没有亲身经历过, 却多多少少听过一些。
他知道缺粮是一件很可怕的事。像洪灾过后,家家户户都过得紧紧巴巴的,昔日富庶的大平原也变得贫瘠起来。以往都是从这边往外走粮食, 现在正好翻了个个儿。而沦陷区那边被日本鬼子持续封锁着,经贸往来基本上都中断了,想调粮食几乎是不可能的。
这么一来,真要发生了饥荒,老百姓的日子可就难过了。想着这几个月来忙着挖地窖,不就是做着这种应对嘛?椿芽不凡家里人都知道,可这件事毕竟非同小可。
说起来,村里有水井的人家是屈指可数。他家后院里的那口水井还是祖辈上传下来的。据说那年丰收了,老太爷花了大价钱请人打的,这样就不用出门挑水了。而村里,除了保长和那几个大户人家,乡亲们大都是去村口的大水井里挑水喝。平日里洗洗刷刷要么去河边,要么去大水塘,多少年下来早已经习惯了。
再说,这一片本属于平原地带,向来风调雨顺,很少出现极端天气。老百姓们大多靠天吃饭,迷信得很。一到节气上,就要敬农神雨神,虔诚得很。可洪灾过后,气候就变了。要么雨水多的,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要么一连几个月都旱着。老人们都说:“这是老天爷生气了,等气消下去了就好了……”可老天爷啥时候才能消气哪?这个谁都说不准。
想到这里,姜茂山说道:“椿芽,这事靠咱一家可弄不了,得村里人一起干才成……”
“嗯,这个得跟保长说说,听听他的意思。咱这村里就数他家和徐大户家的地多,只要他俩点了头,这事基本上就成了……”
椿芽明白这事做起来很难。
修水渠还好,只要把原来的水道改造一下,再在河边架上一台大水车,把河水引到岸上就解决了。可打旱井却没那么容易,一个是选址,一个是费用。谁都想离井口近一点,这样浇起地来就省劲儿许多。还有就是费用问题,那些没地的自然不肯出这个钱,那些地少的也不乐意,到时候难免会吵吵。
可这事虽然麻烦,总比到时候没吃的要强吧?想想光一个省就饿死了三百多万人,那种惨状令人不寒而栗。
椿芽鼓起了信心。心想,只要这事成了,就等于救了村子,救了村民。她来到这里是担负着某种使命的,不能白白浪费掉了。
可姜茂山却有些犹豫。
他看着闺女,担心地说道:“椿芽,要说这事啊实在是太大了,爹想来想去只要咱自家过好了就成,村里的情况太复杂了,就随他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