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也,这功劳给谁,谁接不住?倘若圣人舍得新兵,让我去打,嘿嘿,难道便败了?何况并不用打,摆开阵仗,软硬兼施,吓唬的他们退兵而已。”
“房相岂会落败?若是房相出马,连阵仗都不用摆,只如诸葛丞相那般,一个人,一把羽扇,在阵前讲一番道理,那些蛮子就要自愧不如,磕头纳贡!”
宾主相得,这一谈便到了起更时候。
满庭溶溶月色,将人影投在地上,犹如屏风作画。
董庭兰曲兴大发,操起胡笳旋转起舞,果然有‘幽音变调忽飘洒,长风吹林雨堕瓦’之妙。
房琯手肘撑在膝头打拍子,醉醺醺断续吟哦。
“长安城连东掖垣,凤凰池对青琐门。高才脱略名与利,日夕望君抱琴至。”
至晚,董庭兰告辞,房琯极之不舍,持手踏着月影送客。
“从前先生在长安,客居敝宅,朝夕相伴,何等惬意?如今乡下蜗居,琯不敢虚留先生。”
刘秩殷殷劝说。
“先生神仙人品,岂能日日留在相府,听您述说这些朝廷庸人琐事?那便如白玉蒙尘,神仙下凡,太委屈了!罢了罢了,下月再聚吧。”
这才散了。
房琯心满意足,头搭在管家肩上,跌跌撞撞回房,才行至影壁下,忽见一个灰头土脸的人钻出来。
“——谁?”
“在下乃是右卫率府参军杜甫,上月抵达灵武,只因离家匆忙,身无长物,正在寓所为难时,收到了房相的请帖。”
房琯徐徐抬头打量,只见他满面皱纹,胡须未经修理,乱糟糟一大蓬,十分困顿的模样。
“子美啊!”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nbsp;房琯高声唤他。
“我在长安便爱极你的诗,今日竟有缘相见!”
一句说完,他身子软软靠在管家身上,已是起了鼾声。
管家只得扶稳房琯,笑向杜甫道,“郎君来的不巧,不如先在亭后房里住,明日再说?”
杜甫无法,只得应了。
不料第二日清早,圣人传房琯入行宫,至晚间未归。
那管家记得,三饭六茶不曾怠慢,可是杜甫满心焦急,再三追问归期,谁都不知。想到客栈中子衿与晴娘还在苦候,杜甫只得留下书信,厚着面皮拿包袱裹了半只鸡,一盆饭,回去照应妻小。
次后房琯回来,听说他落魄至此,且赞且叹,又命管家去请。
如此一来二去,杜甫便把房琯看做救命恩人,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那房琯本就喜爱高谈阔论,董庭兰‘天下第一琴’的名声在外,日日有人宴请,刘秩和李揖各有差事要办,也不得空,结果倒与杜甫往来最频。
到十一月,因房琯推荐,杜甫得了个八品的拾遗,正正经经领起一份俸禄。
房琯便殷殷嘱咐杜甫。
“拾遗官职虽低,却在门下省,随侍圣人左右,极之亲近,日常供奉讽谏,大事廷议,小则上封事,事情虽小,责任极重。自来古之为臣者,最要紧便是规劝帝王,拾遗补缺,招贤晋能。子美从这个位置上起头,往后前途不可限量。”
杜甫手捧户部发出的条陈热泪盈眶,不住点头。
“是!下官五岁进学,三十五岁应试落第,客居长安十年,屡屡向太上皇进献辞赋,皆无所应,若非,若非房相仗义伸手,此生……真不知何时才能一展才学,匡世济民!”
房琯听得心酸,倒也动情,恳切地牵着他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