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仪走后,房琯立时合上殿门,在韦见素不解的目光中奔回李玙跟前,扑通跪了地。
“启禀圣人!郭子仪功高盖主,新兵再拿不出成绩,他必要生出妄念!方才他说,契宓、浑、蹄林等国专程来探圣人虚实,其实他自己也在探!”
“不行!”
李俶一听,急得踏前两步。
“本王练兵尚不足三月,其中虽有数千潼关收来的散兵,但更多是原州、庆州、怀远投来的农户。当初潼关兵就是从洛阳市井临时征召,正因为训练不够才大败。这五万人练到如今,也就勘堪能举刀而已!什么□□、骑射,一概不通,贸然上阵,简直就是白白送死!”
“兵者,诡道也!”
房琯丁点面子不给皇长子留,眉头一扬,竟硬生生顶了回去。
“新兵的单兵作战能力自是远远不如朔方军,但两军对垒犹如对弈,兵卒皆是棋子,胜败全看主将如何摆布。广平王饱读兵书,就算没真下过场,不会连这个道理都不明白罢?”
李俶当场就哽住了。
李儋大怒,提声道,“你这话是什么意思?兵是我大哥亲自训的,他说不行,自然是不行。”
房琯哂笑,看都不看李俶一眼。
“他说不行,是他不行。”
“……你?!”
李俶自从得了‘天下兵马大元帅’的帽子,就没被人顶撞过,况且房琯的态度根本不是好好商量,而是一而再再而三的故意挑衅。
李俶又急又气,扭脸冲着李玙喊起来。
“圣人!郭子仪确实不可不防——”
啪地一声,李倓按住了李俶的手臂,微微摇头。
随即他绕过李俶走到李玙面前,与房琯肩并着肩,面向李玙单膝跪下。
“新兵训练时间太短,匆忙上阵,难免重蹈潼关覆辙。但凡事不可尽论,儿臣以为,房相所言亦有道理,倘若能出奇制胜,新兵未必绝对落败。不过,如果将胜利的希望寄托于奇兵诡道,就更要小心推敲,严密安排,不能在三言两语之间,就拍拍脑袋,定下方略。”
他侧过头,望着房琯。
“对吧?房相。”
房琯茫然抬起头,没领会到他的言外之意。
李倓笃定道,“圣人登基不久,朝廷草创,中枢编制大多空白,譬如兵部尚书一职便还空置。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以资历论,郭将军以武举高第出仕,从军三十余年,临战经验之丰富,对西南、西北藩属国之熟悉,不论在灵武,还是加上在成都扈从太上皇的郎官们,或是再算上身陷长安的文武官员,皆是首屈一指。房相与其担心郭将军功劳太盛,倒不如为朝廷推举些人才,分担重任?”
房琯眼神微动,似乎想到了什么,李俶、李儋与韦见素等面面相觑,目光都汇聚到了李玙身上。
李玙清了清嗓子。
“房相与大郎、三郎所言各有道理,今日事发突然,朕予你们些许时日慢慢想,三日之内,各自来与朕详谈。”
众人忙躬身面向李玙,缓缓后退,退出寝殿的大门才直起腰板。
房琯拉着韦见素昂头阔步离去,李俶气得不轻,皱眉问李倓。
“你方才拦我干什么?郭子仪分明没把圣人放在眼里,乔张做致,诸多推诿,圣人不好意思训斥他,合该我来唱黑脸!”
李倓徐徐摇头。
“元帅府与朔方大营已成对立之势,倘若房琯不在,大哥自当为圣人多敲边鼓。可是房琯在,太上皇封他做宰相,他来灵武,盯着圣人言行,向太上皇报告也就是了。你瞧韦见素便是这般行事,装聋作哑,万事不管。可房琯却不同,几次三番在圣人面前着意表现,今日又第一个跳出来直指郭子仪行为不端,可见他野心不小,既要顺太上皇的情,又要承圣人的意,两头不肯落下。这等人,听见大哥在臣子背后言语刻薄,只怕要去外面胡说八道,坏了大哥的名声。”
“哎呀!”
李俶嘶了声,后知后觉出了身冷汗,顿足道,“今日真真是我大意了!可我一听他打我元帅府的主意,简直气不打一处来!”
李倓张了张口,欲言又止。
李俶奇道,“你说呀!还有什么?”
李倓偏着头,认真地看他。
“大哥,其实房琯所说不错,天下人的眼睛都盯着战事,倘若最后平定叛乱,收复两京的是郭子仪,那别说你这个天下兵马大元帅,就连圣人,只怕也难受得很哪!”
李俶怔了一瞬,唇角忽地浮出一丝带着狠意的弧度。
“我知道,这泼天大功必须姓李!是你是我,或是圣人御驾亲征都行,总之不能是他郭子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