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7、今夕是何年,二

“如今天下军马,过半为抵御吐蕃而设。西边的安西都护府,中线的陇右、河西两道,东线的剑南道,三者取合围之势共抗吐蕃。其中陇右道我军最为被动,控制力最弱。如能拿下石堡城,在陇右站稳脚跟,则陇右与安西、剑南两处连成一线,我朝西北、西南皆得安宁。”

李隆基早就知道李林甫口齿灵便,于国朝各项细务了如指掌,是个难得的能吏,可他毕竟从未离京执掌州府,更不曾涉足军政,所以他能说出这番高屋建瓴的总结,实实在在令李隆基刮目相看。

而且,这番话正说准了李隆基长期以来的心结,说得他热血沸腾,豪气干云,夹着方才饮下的烈酒,整个人都有些亢奋。

夜色正好,殿内银烛高照,纵使宫闱局下了大气力除虫,畏寒的虫儿还是见火就扑,成群结队窸窸窣窣在火焰上翻滚,瞬时烧焦成芝麻大的黑点落上金砖。

杨玉听不进李林甫长篇大论,盯着地上密密麻麻的虫尸愣神。

李隆基放开杨玉,站起身,把紫金袍角掖进躞蹀带,仿佛立时要搭弓射箭,两眼精光四射。

“朕从前竟不知道,满朝文武,原来是相国与朕最惺惺相惜!得相国相助,陇右之战,朕信心百倍!”

他搓搓早已麻木的面颊,感到一股久违的痛快,大力挥手。

“我朝开国百余年,至朕继位,方才八面拓边,西接大食吐蕃,北极朔漠,东到辽东,南尽烟瘴,疆域之广,秦汉远不可及。独与吐蕃拉锯数十年,至今尚未终局。此事如能在朕手上了结,也算对得起列祖列宗了!相爷!此番拿下石堡城,朕便要重建碎叶!”

——这是第一回,李隆基口中吐出了‘相爷’两个字。

李林甫立刻将头一点,斩钉截铁为他鼓舞。

“圣人必能如愿!”

从李隆基打开吐蕃的话题起,席面上就安静的好像只有他们君臣二人,这时候引出石堡城,更是静谧一片,诸人连大气儿都不敢出一口。

前朝不论,打从李隆基继位,石堡城所在的青海湖西侧、玉门关及常乐县、瓜州等处,打了丢、丢了打,来来回回没完没了,不少名将,诸如郭知运、张忠亮、肖嵩、崔希逸、盖嘉运等,无不乘兴而去,折戟而归。

扳着指头数数,真正曾经拿下石堡城,而又威名不堕,保持到死的,竟只有信安郡王李祎一人而已。

至于眼下,满朝文武之中正当盛年、素有功绩的武将,皇甫惟明已败走麦城,副将战死疆场,这才不得不给王忠嗣挂了四镇将印。

李隆基以亘古未有的荣耀权柄鼓励他再下一城,可是他呢?却迁延反复,借口母亲病重滞留洛阳,迟迟不肯出兵。

李林甫深知今日这场宴席,乃是李隆基特特为他而设的鸿门宴,为的就是逼他表态赞同开战,并在后面延绵不断的战事中施展财技,供应大军。

他与李玙犄角相抗已经九年,李玙靠贵妃赢一局,靠广运潭再赢一局,竟把他这位首辅逼得退无可退!

昨夜他在琴熏怀里颠鸾倒凤,思路反比夜半独立中宵更加清晰。

只要石堡城大战一开,他就能狠狠甩开李玙,成为真正的一人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