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近晌午时分, 思晦才将将赶到,且还带着个朋友。
杜蘅初次当这么大的家业,听到门上小厮冲来报信, 便有些手忙脚乱。柳绩站在她身侧,抬眼瞧见她额上虚笼着的发丝被汗珠子贴住, 眉眼微蹙的为难样子, 虚着眼看,竟与杜若有些相似。
柳绩忍不住柔声道,“娘子去后堂换身衣裳,这里我来照管就是了。”
杜蘅朝厨下看了看,三个厨娘忙得热火朝天,遂絮絮的叮嘱。
“菜色么,这些也说得过去, 就是酒差了些。昨儿海桐说市面上卖的不好,她打发人写帖子找韦九郎,买些内酒坊往外销的货色,阿耶招待人面上有光。偏这时节还没送来,如今我手里只有竹叶青、胭脂露那几样, 却是说不过去。”
柳绩笑了笑, 耐心宽慰她。
“思晦的朋友都是那处认识的,非富即贵,必定生了一副挑剔肠子。可是娘子别忘了, 这么大点儿的孩子,搁在家是不让喝酒的, 哪里分得出好坏?”
“啊!果然!今日亏得有郎君在!”
杜蘅顿时放下一颗心,向柳绩腼腆一笑,扶着才添的丫头, 叫做盘金的,往东堂走。
柳绩便吩咐门上,“另外打发人接小郎君去正堂,你先跑去与老郎官回一声,告诉大娘子中午酒席摆在东堂后头那座花厅。”
走出来又吩咐茶房。
“点八样茶果,攒四个提篮,叫两个乖巧的丫头送上去,不准站着不走,不准盯住客人脸上看。”
诸人点头各自奔走,柳绩独个儿站在厨房外头望天。
开化坊毗邻太常寺衙门,左近住的几家多在太常寺任职,不似从前住延寿坊,除了相熟的苏家,旁人杜有邻都瞧不上。
搬过来才两天,杜有邻就如鱼得水,送了好几趟樱桃毕罗上门给左邻右舍,那些人也都识趣,知道新搬来的杜家是忠王的裙带,面上客气的很。
可是眼风落到他身上就不一样了。
柳绩嘿嘿冷笑,干瘪瘪的笑声与头顶大雁嘎嘎的叫声应和,风还没凉,这铺天盖地的秋意已经扑面而来。
他自嘲:难为杜蘅,芝麻大点事也要冲在前头抵挡,就好像她男人是瓷土烧出来的,略碰碰自尊心就碎了,要说这家里谁不把他当窝囊废,那只有思晦。
杜有邻在上座坐的笔直,他个子本来就高,居高临下看对面彬彬有礼、清秀白皙的绿袍少年,拿捏着腔调一板一眼盘问。
“敢问小郎君是国子监学生,还是太学生、四门学生?”
少年规规矩矩地低头回话。
“杜伯伯好,我是太学生,姓吴,阿耶在幽州做官,京里独我一人。刚巧我的表哥今岁进百孙院给郯王家的大郎做伴读。我去百孙院玩耍,因此认识了令郎。”
“太学生啊……”
杜有邻思忖:依规制,国子监面向三品及以上官家子弟招生;太学招考四品、五品官员子弟,统共不过三十个名额;四门学招收六品、七品官员子孙。
要说是太学生,那这位吴家小郎君的阿耶职位不高,且幽州那地方穷山恶水,有点名堂的人家都不往那里去。不过他表哥能给宗室做伴读,大约与郯王妃娘家有些渊源,连带他也能进京读书。
他还想细问,那少年好机灵,眼珠子一溜,就天真地向着杜蘅笑起来。
“大姐姐,今日我原说不好上门叨扰的,可是思晦讲,大姐姐答应他要做咸鱼蒸肉饼,我没有吃过,听着就馋,才缠着他来蹭饭的。大姐姐莫怪我家教粗鄙,下回来,我定然补上一份礼物。”
杜蘅掩嘴笑。
“小郎君丁点儿大个人,哪里用得着这样客气。只管人来就是,要什么礼物?思晦从来没有带过朋友回家,你还是头一个。难得你喜欢,待会儿阿姐给你装些带走。回家叫你们厨房记得,就吃这一两日,别放久了。”
少年拿勺子舀浅盘子里的汤,眼看舀不起来什么了,忍不住咽了口唾沫。
“大姐姐!我怎好连吃带拿!”
“那怕什么,又不是熊肉鹿肉,多稀罕东西?也是你不挑拣,爱这一口,王公贵族们恐怕还看不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