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独坐幽篁里,二

长安令韦坚絮絮汇报。

若论面貌,韦坚和忠王妃韦英芙、薛王妃韦青芙确实有些相像,都是宽颊广额的方脸,大气明丽的五官。青芙姐妹有发型点缀遮掩,方的不明显。韦坚的脸型就棱角分明得多,显得深沉刚毅,很有边将气概。

李隆基听得百无聊赖,又有些抱怨,从前这些琐碎麻烦都有张九龄料理,何劳他动一根手指头,眼下却靠谁呢?

其实上回李林甫说的在理。

储位空悬,左相也空悬,天下人的眼睛都盯着皇帝,这皇帝做的就没意思了。储位一时之间难以定夺,当务之急倒是快些提拔个左相分担子才好。他挑剔的目光逡巡而过,扫视底下身着绛纱单衣的数百臣子,三位宰相领头站在前面,都戴三梁进贤冠。

裴耀卿年逾五十,须发浓密,皮肤微黑,面相十分庄重。睿宗时他已做到兵部郎中,待李隆基登基,便出任新帝手下第一任长安令,很得百姓爱戴,后来数度出任地方刺史,长袖善舞,能够平衡朝廷税收日益增长与百姓纳税不堪重负的矛盾。特别是在开元二十一年,关中久雨,长安发生饥荒,群臣建议迁往洛阳避灾,独裴耀卿力主疏通河道,从江浙调粮,及时解决了危机。

裴耀卿为官宽严并济,精刮老辣,三十年来可谓从无错处,方方面面的关系都处理的十分适宜,是长于吏治的将才。而且,与张九龄这样尖锐的人共事多年,他甘居辅佐,周全上下,既不贪功又能补位,十分难得。可是另外一方面,也许因为地位稳固,在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中,裴耀卿模棱两可,唯唯诺诺,从来没有明确表态过。

杨慎矜年富力强,财税管理方面较裴耀卿更加出色。经他的手,内库钱袋子里就像放了个生钱的菩萨,怎么花都能补上新的。微妙的是,他明知道杨家太夫人在背后搞小动作,却没有靠拢任何一位皇子,矜矜业业做个纯臣。

至于李林甫,面相俊美,风度翩翩,乍看上去似张九龄一路人物。可是细究下来,除了说话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听,会抓机会外,诗歌文辞方面太过平庸,公事上也未见有何突出才干。要不是张九龄太难驾驭,还轮不到他御前伺候。旁的不说,在抻头表态这方面,李林甫可比裴耀卿和杨慎矜踊跃多了。如今储位未决,窥伺圣心之人不少,李林甫便是现成的一杆枪。

“有增无减自是好事啊。韦郎官可说完了?”

韦坚道,“是,臣已禀告完毕。”

李隆基嗯了一声,徐徐看向诸人。

“当初阿瑛披甲上殿,朕顾虑宗室颜面,未经三司会审便料理了。可是有些人大大不满,京里京外的替他鸣不平,更编造出些匪夷所思的谣言。这件事因贞顺皇后薨逝暂且搁置。现在丧事办完了,该处置的须处置起来。”

众人面面相觑,嘴上不敢说,心里头都明白,圣人这是逼着大家站队了。

京官多出身世族大家,早三十年则天皇后怎么收拾李家,早二十年圣人怎么收拾武家韦家,都是经历过的。一听到圣人此言,心就被提溜起来了。惠妃遭冤鬼索命一说传遍京畿,细节处讲的绘声绘色,恐怕连帝国的西南边陲、东部沿海都听到些风声。

其实真相如何不重要,圣人怎么想才重要。

自打废了太子,人人抠着头皮思索圣人究竟属意于谁。要是惠妃没死,十个人里头有八个都得巴结寿王去,剩下两个只怕要冲着咸宜。

可是惠妃一死,这事儿顿时复杂起来。

——圣人是怎么看待惠妃之死的呢?

如果太子真的折在惠妃手上,圣人还是一如既往爱重惠妃,偏袒她的儿子吗?

原本天塌下来有个子高的顶着,可是相爷一去,文官体系便如一盘散沙,再没人有振臂一呼与圣人抗衡的能力。别说抗衡,如今朝堂上的各位,是连揣摩圣意也做不到了。

众人眼巴巴瞧着三位右相,期盼他们能挑头说句话。然三人就像商量好了一样,眼观鼻鼻观心,皆垂目瞧着皇帝脚下的丹陛一言不发。

节骨眼儿上的静默最叫人害怕。

以前和太子、鄂王等人有过往来的官员都惴惴不安,等着悬在脖子上的铡刀落下来。即便没有直接往来的,也在心里一遍遍排查姻亲、家眷的社交。

韦坚的心跳的尤其快,砰砰像在擂鼓,在场所有人里头,他自问处境最危险。

一想到英芙和水芸在这件事上扮演的叫人无法忽略的角色,他的心肝肺腑就紧张地一阵阵抽搐。韦坚奋力压着呼吸节奏,琢磨万一圣人拿韦家开刀,能如何开脱辩解。

各怀鬼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