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桐冷不防他说出这么一句来, 怔了怔,向杜若看去。
杜若放软声音。
“阿弟读的是圣贤书,学的便是世间的大道理, 再错不了的。我也不是要打听, 不过白问一句。小王爷身边自有宫女打点衣食,你的吃用小事谁来料理呢?”
思晦放下戒备, 又有点歉疚,扬起一双与杜蘅颇相似湿漉漉的凤眼。
“小王爷原指了个人照看我, 我觉得不好, 便换了一个。”
这话没头没脑地, 海桐面露疑色, 却是不敢再贸然提问。
“——那,如今这个服侍的好不好呢?”杜若问。
“师傅说, 样样都重规矩便是好的。”
思晦分明话里有话, 却绕着圈子不肯直说,只怕事出有因。
杜若垂头琢磨,忽然想起大郎的年纪,有些不着调的主母要捧杀庶子, 只怕已经开始安插貌美婢女了。
她微微蹙起眉, 探寻地看向思晦,果见他几无痕迹地点了点头。
杜若担心的伸手牵住思晦的衣裳, 却不知道从何说起。
叫他明哲保身吗?
恐怕做不到, 名目上也好,实际上也好, 伴读就是半个奴婢,要陪着大郎玩耍嬉闹,装看不见是不可能的。而且思晦正在练习读书骑射的关键年纪, 分心于内帷之中,懂了男女之事,无论如何不大好。
这一招杀人不用刀,却不知道是英芙打压大郎的龌龊手段,还是张孺人笼络孩子的诱饵。
思晦已道,“小王爷性情极宽厚仁爱的,还请二姐放心。”
杜若难免心酸,难得思晦年纪虽小,待人接物已经有模有样,置身于这般复杂的情境中,尚能持身自守,甚至隐隐向她提示关键。
杜若忽然大感欣慰,自觉并非独自在王府奋斗,身边无论如何也有这两三个人帮扶,不由得泪盈于睫。
李俶的事终究是轮不到她多管的,交代几句日常,杜若只得放思晦去了。
思晦离了忠王府回到杜宅,还是心事沉沉的,信步走到马厩,见杜有邻那匹‘踏花’独个儿闷头吃草。
他把两手背在身后靠在门柱上,嘴里含了根草稞子望天叹气,就听杜蘅在身后响亮地嘲弄。
“哟!瞧瞧谁回来了?怎不进屋,日日在外头给人家做奴婢,好容易家来,好日子还不抓紧过?”
思晦转身望着她恳切道,“阿姐实在不喜欢我去给小王爷做伴读,那我寻个空儿,得罪了他,叫他撵回来就是了。”
又是得罪,又是撵人,这些话从他嘴里说出来,就像吃饭睡觉一样寻常。
杜蘅恨得两眼发红,赌气道,“咱们家拢共三个人,就有两个去伺候人家,人家瞧着咱们,一家门儿的自甘下贱!你二姐不要脸,我却还顾着你的脸面呢!我只问你,真是这样巴结来的前程,往后做了官,你见了他们家王爷,或是小王爷,膝盖头软不软?朝堂上,你办的是国家的差事,还是他们爷俩的私人?!”
这话滚枪子儿似的说完,思晦才不过七八岁年纪,再好的涵养也受不住,顿时脸上一片青白,低低道,“阿姐,你何必三天两头戳人心肠?不论我是恩荫出仕,或是科举考中,朝堂上见了王爷能不下跪么?江山是他们李家的江山,我除非离了大唐去投西域小国,不然还能绕的开?”
“我不管!我亲手带大的好儿郎,凭什么叫她这样糟践!当初说的多么好听,舍了她一个,好给全家拼前程。这叫什么前程?她在深宅大院里享福,白把你垫进去伺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