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子公主都是天家血脉,婚事却不可同日而语。驸马毕竟外姓,各朝都不肯给予高位。尚主等于放弃仕途,说白了出个人陪公主过日子,换一家子荣华富贵。
杨慎交就是眼跟前现成例子。
韦皇后势大时,他仗着长宁公主横行霸道。韦氏一倒,祖孙三代夹着尾巴出京。驸马家与其说是皇亲国戚,其实等于公主身后的仪仗,充个场面而已。
做王妃却两样。
历来皇子的妻族、皇帝的后族,都是正经外戚。且不说两汉、魏晋多少国舅弄权,单单本朝的长孙无忌就曾只手遮天,一力保了太宗最平庸的儿子李治上位。
寿王排行虽小,却是宠妃长子。
瞧圣人的性子,只要多活几年,未必不会忌惮年长的太子,属意于小儿子呢。那么杨洄便从驸马都尉摇身一变而成国舅,何等荣耀!
想到有朝一日作为皇后祖母,能得到二品甚至一品诰命,太夫人喜得头上偏凤来回摇晃,碰的叮当作响。
便是寿王没那个泼天福分,武家已彻底倾覆,他没有母家依靠,往后在隔母的兄弟手下过日子,总要仰仗几个信得过的朝臣。杨洄虽然不上台面,只要咸宜能生出好儿子,五品出仕,兢兢业业熬着,再加上寿王的人情,三品要员也能够得着。
这么一想,太夫人又觉得杨子衿似乎比子佩更适合做寿王妃,子衿性子端庄大方,阿耶杨慎怡又从科举出身,不像杨慎交、杨洄两父子不学无术,且她已经十八岁了,多少媒人上门都被撵了出去,这回被寿王看上,总该中意了吧?!
不妥不妥,寿王才十六呢,女大男小,恐平添波澜。
太夫人脑子乱成一团麻线。
她不敢在惠妃面前犹疑耽搁,倒好像是拿乔的样子,忙堆起笑表态。
“娘娘待舅家这般亲厚!老身还有什么可说的。只是子佩那孩子娘娘也知道,小性儿了些,子衿倒是乖巧。”
惠妃笑了笑,不以为意。
“我看中的是杨家家教名声,至于子佩还是子衿,舅母拿主意就是。”
太夫人连连点头,暗自称愿。
此事关系杨家后面五十年,还得和两个儿子好好商议。惠妃度她面色,知道这便斩断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忠王或是太子一条胳膊,嘴角微微扬起。
“只一样舅母定要依我。”
太夫人忙问,“还请娘娘示下。”
惠妃笑而不语,歪着身子倚在榻上,随手拿了案上三寸来长的银壳镶碎玉护甲轻轻敲着,半晌才开腔。
“从前杨家只有驸马,这话我也不说。如今嘛,我与杨家结了两对儿女亲家,兄妹俩配了兄妹俩,打不断的同党。有些话就不能不说了。”
太夫人心头一凛,终于回过味儿来。
惠妃顿了顿,抬起右手慢条斯理的掠过长发。
“杨家的根基在杨慎矜,我知道舅母不肯趋炎附势,向宠臣献媚讨好。然而郡公前途远大,非大表哥能相较,还望舅母看在孙女婿份儿上多多走动些才好。”
杨慎矜性情深沉刚毅,富有才干,又生得相貌堂堂,极得圣宠,只这两年服父丧,少出来露面。杨氏长房在世的长辈只剩下太夫人一个,若论起来,郡公也是应当叫太夫人一声二婶的。杨慎矜目无下尘,学了他阿耶的孤臣做派,前途尽数付与圣人一身,不肯与内宫交接,是块难啃的硬骨头。
想到自家能与杨慎矜说上话的只有大儿子杨慎怡,太夫人不免肝颤,再想到活似道学先生的杨子矜,更添烦恼。
这三个人若是凑在一处,啧啧,画面太美。
惠妃突如其来的青眼,原来是着落在他身上。
太夫人像条年迈的响尾蛇,嘶嘶抽着凉气。
“从今往后,我杨家上下便是娘娘的马前卒,出鞘刀。宫里宫外,但凡有娘娘不便出面的,不好出声的,自有我杨家一力承担。”
惠妃听了这般保证,分明并不满意,面色冷下来,长长叹气,半晌未出声。
太夫人一颗心扑扑乱跳,拿不准她意思,竟不由自主的站了起来,躬身对着惠妃。
惠妃待她站了片刻,方才嫣然一笑,仿佛刚看见似的。
“这是做什么?”
她伸手拉了太夫人复又坐下,嘴角一弯,并不肯放过她,冷然道,“舅母说岔了,杨家不是为我,是为寿王。”
太夫人背上一层细细汗珠渗出来,惠妃这个话意思就深了。
她不敢细想,也不敢再说什么,只赔着笑脸,讷讷称是。
惠妃又晾了她好一会儿才终于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