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深锁二乔,三

两人说是姐妹,其实相差不过一岁。杜若伶俐些,又开蒙读书,见多识广,在阿姐跟前不大有低头求教的时候。到底是一母同胞,先以为她年幼懵懂,许多话不好说出口,原来,她心里也有数。

杜蘅思忖半晌,苦笑道。

“我的事,阿耶轻轻放下,恐怕是已经走通了内廷宦官门路,无需再结交宗正寺。此番运气好,下回却不知道他又打得什么主意?”

姐妹俩相顾无言,一时杜蘅便去了。

杜若托着脑袋琢磨,这时候即便有人提亲,阿耶坚决不允也是无法。

一时海桐捧着蛋羹回来,杜若想韦氏要应付柳家纳彩,分不开身,脑子一转便有了主意。

“你快些挽个双髻,我要出门。”

海桐不敢耽误,忙打了热水服侍她净面,将长发梳理通顺,对半分开,少少抹了一点桐油,在头两侧盘出上卷下垂的双环。

杜若喜欢柔艳的衣饰,每有春宴、郊游,总是精心搭配,务求推陈出新,很少用双髻这样简便发型,瞧着实在简薄。

海桐便又在两环上扎了一把银质花瓣配珊瑚的攒心梅花钉,细细十几粒银花红心,撒在乌黑发髻上,越发衬的俏皮可爱。

杜若坐着任她摆弄,从镜中仔细端详。

——比起阿姐,这张脸有甚出奇?

不过是眼窝略深些,瞳色似有若无带一抹绿,睫毛又极浓密。如果不明说祖母有栗特血统,这点胡姬意味几乎可以忽略。

难道就为这双眼睛,便不能像阿姐那样一生一世一双人了吗?

可是长安城中的胡人女子数不胜数。

纯种的胡女发色多变,有淡金色,有赭色,瞳色更是变幻莫测,鼻梁更高,下颌骨挺立,还带几分英气;至于杂胡,既有汉人娴雅,又有胡人妩媚。而且高门豪族并不以胡人为尊,反而看中汉女。即便喜爱这一味风情,也不过是当个玩意儿罢了。

杜若恼怒的想,阿耶怎的就脂油蒙了心,将她当作奇货可居?准是眼馋旁人升官发财,钻进牛角尖,赌也要赌一趟了!

她双手覆在脸上不愿再看镜中人,纤秀的手指微微颤抖,指尖那一点明艳的玫瑰色甲油衬在粉嫩的面庞上,血渍般触目惊心。

海桐吓了一跳,连声道,“二娘昨夜魇着了?这是怎么说?”

“你说,我是不是生的很美?”

她难得娇痴作态,吓得海桐张口结舌,细细端详半日。

“奴婢许是看惯了,不觉得甚美,不过和元娘比起来,二娘是要精巧些。”

杜若嗤笑出声,郁结之气稍稍散去,振奋道,“你说的甚是,我原不当如此喜怒形于色。”

她心头松快,满饮热茶,便提起裙角大踏步向外走。

海桐举着大红羽缎披风跟在身后,忙着替她戴风帽。

杜若回身笑,“别光顾着我,我记得你也有一件披帛,还不回去穿上。”

主仆两个都是急性子,两步就经过穿花门走到正院,便听正堂有个音调高昂的妇人声音传来。

“自来‘抬头嫁女儿,低头娶媳妇’,杜家高门大户,规矩多些,小郎君都肯依从。只是两家议亲,今日定礼都在路上了,小娘子还藏头露尾的,不让人见个真容。”

韦氏慢悠悠回话。

“下定的日子是柳家择的。若依我家,上巳节正好,两家一处踏青,小人儿见个面才稳妥。”

“哎呀,柳郎好歹也是朝廷有品级的定员,参军虽只有正八品下等,穿不得红着不得紫,经手的事儿却不少!上巳节何等热闹,京外的百姓,回京述职的外官、西域外国来的行商,成千上万,他哪里走得开。”

韦氏轻轻咳嗽一声,“柳郎既忙,不如缓缓。”

乔媒婆一口托两家,最会看人眉高眼低,吹捧完男家忙又拍女家。

“娘子说笑了。柳郎小小人儿,哪比得上杜郎官贵人事忙。今日逢五,柳郎倒是休沐,郎官又不在家。”

“上元节各衙门都要放假,不如再等十日。”

其实依例,正月初七各衙官员都可休沐,韦氏略过初七不提,只说上元节,明摆着是搭架子。

乔媒婆嘿嘿笑。

“一家有女百家求。娘子家里藏着两个娇滴滴的宝贝闺女儿,可不稳坐钓鱼台么?这大半年,只怕相看小女婿都看花眼了!瞧这一杆子支的远,咣咣又是十日!再拖下去,柳郎只怕要换个媒人了。罢了,罢了,只瞧娘子好相貌,小娘子必不是个丑的!这个包票我便替娘子打了,自向柳郎交代便是。”

她口气太大,韦氏忍不住轻轻刺了一句。

“你替我家打了包票,谁来替柳家打包票?丑些倒也罢了,若是矮的,或是瘸的,可怎么好?”

“郎才女貌嘛,小郎君的长相有什么要紧,品级才要紧!更何况我们小柳郎那是长安城里骑马巡街,护卫圣驾的人物,能丑吗?!”

杜若莞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