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阿耶却护不住你了。”
“圣人年事已高,惠妃辣手摧花,我必不叫你入那龙潭虎穴。我已想过,圣人有三十个儿子,太子之外各个封王。本朝立储十多年,太子从无过错,储位坚如磐石,诸皇子便不会卷入皇位之争。太子前途无量,其余诸皇子做一世太平亲王,荣华富贵也是数不尽的。若儿,你瞧好不好呢?”
杜若跌坐在后脚跟上,心中一团乱麻。
自家门第所限,做不得皇子正妃,若以侧室身份入府,太子也好,诸王也罢,与后宫有何不同?
一样是任人摧折。阿耶这番话只好哄哄那些没脑子的罢了。
杜有邻瞧她黯然不语十分不情愿的样子,再进一步。
“阿耶并非想做那等凭借女色亲近帝王的佞臣,只指望借你一力跳出东宫,身着绯衣,腰配银鱼,才可为思晦留一条恩荫出仕的门路。朝廷有定例,补斋郎需年十五以上,二十以下。十三年内,若阿耶的品级升不上去,京兆杜氏或还有翻身之时,我们家这一脉却要泯然众人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
想起小弟,杜若一阵心酸。
思晦七岁而未开蒙,在族中已算晚了。从前阿耶总说他体弱多病,待壮健些再寻个好师傅来坐馆。今日杜若方才明白,阿耶一日在朝堂上立不起来,思晦便无出仕机会,所以读与不读书又有何分别?
然而以一己之身用作老父弱弟的踏板,她心头实在不甘。
杜家没落,她向来知道,否则杜家女何必要去韦家读书。然而,祖上余荫真的已经用尽了吗?
杜家的世系向上可以一直追溯到汉武帝时期的御史中丞杜周,其后八百年更是名臣辈出,单隋末便出现了两位彪炳千秋的谋臣。其中,杜如晦追随李世民多年,居玄武门首功,运筹帷幄,尤擅谋断,凌烟阁位列第三。反观杜淹,聪慧明利,一生数度改换门庭,毁誉参半,却始终执宰辅之职。
两位杜相在世时,杜家荣列李唐第一流世家,与长孙家、韦家、房家、杨家、裴家等并驾齐驱。两房子孙皆以‘帝王师’为目标,汲汲营营于仕途功业。
然,一国一姓一家一人,时运高低天差地别。自贞观初年杜淹、杜如晦相继过世后,杜家连年不利,错过了整个贞观盛世。
杜如晦的小儿子杜荷卷入‘太子李承乾玄武门逼宫案’,事败被杀。长子杜构也受牵连被夺爵流放,死于岭南。至于杜淹一脉,逐代降等袭爵,再无佼佼者建立功勋。
不幸中的大幸,相比于被踢出《氏族志》的房家,杜家虽然失去爵位,却保住了世家身份,子孙还可参照恩荫制度出仕。
武周代唐、韦后乱政、先天政变……
连番变动之下,杜家如江河浮萍,随波逐流,离皇权越来越远,声望大大不如从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