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第 56 章

他们大概懂,莫少珩在说什么了。

莫少珩道,“东唐的贵族之所以那么强大荣光,岂不就是因为东唐的强大?”

“各位若真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还是先考虑考虑,将北凉发展起来吧。”

“北凉不繁盛起来,你们争这些蝇头小利只会让人看了笑话。”

然后退了回去。

别人听了他这拿捏高不高兴,他不知道,但圣人应该是高兴的。

没看到他一口一个先发展北凉。

世家争来争去而罔顾北凉,将圣人置于何地。

众人:“……”

这个莫少珩,还真是每每都让人下不来台。

关键是你还不好反驳他。

不相信有人敢说,他们就要先发展自己的家族,然后再考虑北凉。

用大道理压着所有反对派。

变法派的人开心了,可不就是这个道理。

先有国才有家啊。

莫少珩说的这个道理,哪怕有人心里不满,也绝不敢表现出来,他们……是北凉之臣,光这一个身份,就注定反驳不得。

这时,有人出列,“世子的道理自然是高山仰止,但我北凉什么情况世子也该明白。”

变法派:“……”

有时候还真不得不向现实低头。

那人继续道,“寒门读书的人都很少,世子觉得为了几个可以忽略不计的读书人,让我北凉做出前所未有的变法,值得吗?”

“退一万步说,即便寒门有贤才,但变法要是出了一点差错,世子能担得起这个责任?”

因为变法而动荡,甚至覆灭的王朝也不是没有。

未知之法,就有未知的危险。

莫少珩看了一眼这人,“这位大人,还没有开始的事情,怎么就先考虑担责任的问题了?”

“若是人人都惧于担责不思进取,北凉又如何进步?”

说完直接道,“刚才诸位说,寒门也就那么几个读书人,不值得冒这个风险。”

“所以,你们的意思是,寒门的读书人要是多了起来,是不是就可以考虑冒这个险了?”

有人笑了,“寒门读书人要是多了,自然能冒出不少贤才来。”

“但……读书所需要的花费,岂是寒门负担得起的?”

个别的寒门能闲钱读书,毕竟是少数。

莫少珩也笑了,“我的问题是,若是寒门读书人多了起来,是不是就可以冒险了?”

众人:“……”

莫少珩在说什么?

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完全不符合现实。

莫少珩直接看向反对派中具有代表性的几人,“几位大人以为呢?”

几人皱眉,为何莫少珩一直追问这个问题?

几人商议一番,做出共同回答,“若寒门真能有足够的读书人,引些寒门入仕,我贵族世家也不至于小气到那种地步,我贵族子弟从小都是名师教授,还比不过寒门不成。”

莫少珩笑了,赶紧道,“几位乃是我北凉重臣,相信说话定是算数的。”

前方的赵棣看了一眼莫少珩,他媳妇在给人下套。

还不知道实情的人绝对防不胜防,这几位大人等会要里外不是人了。

莫少珩对上位拱手道,“启禀圣人,我北凉寒门之所以读书人稀少,多是因为买不起纸张和书籍。”

“而我有制作便宜纸张的工艺和快速印刷书籍的工艺。”

“相信各位也知道我售卖的三街战报了,三街战报价格那么低,就是因为使用了便宜但质量并不差的纸张和快速印刷的工艺。”

“各位或许觉得我卖一张三街战报就会亏损一份的钱。”

“其实不然,我每份还赚了不少。”

嘶!

三街战报多便宜他们是知道的,那么便宜都还能赚钱,那……那用来书写的纸得多便宜?那个什么印刷工艺得多不费力气?

他们这才发现,他们最近忽略了什么。

莫少珩的三街战报,卖得太多了。

要真是有这么便宜的纸出现,对整个北凉的影响是无法想象的。

也……也就是说,寒门的人,能有更多的人读得起书了,这个数量对于整个北凉需要的官员来说,怕是有些惊人。

齐刷刷地目光看向刚才回答莫少珩问题的几人。

几人张了张嘴:“……”

被下套了。

莫少珩在这挖坑等着他们。

莫少珩继续道,“我都印好了一些《论语》,准备给我的小货郎每人一本。”

众人:“……”

莫少珩继续道,“我在郊外已经有了两家宣纸场,每日的产量还不错,至于效果嘛,明日在乌衣巷,将有新的纸张和书籍出售,各位去看看价格就知道了。”

众人:“……”

你倒是什么都准备好了。

他们都还没有从消息中缓解过来。

这时,才有人惊呼道,“此话当真?”

莫少珩:“圣人当前,岂容胡编乱造。”

问话的人也是一时激动,这种立马就能被戳破的谎言,的确没人蠢到舞到金殿上来。

金殿上直接激烈的议论了起来。

“以三街战报的价格来推断,纸张的价格怕是低得超乎意料。”

“寒门真的要开始读书了。”

这时,赵棣出列,“禀圣人,我将在各地建设一些纸坊,将低价的纸推向各地百姓。”

“若是有余,也会按照朝廷的税赋,将纸张出售给诸国,诸国纸张价格昂贵,相信我北凉的便宜的纸张一定能像丝绸一样,卖到诸国去。”

这是莫少珩和赵棣一早就决定好的。

纸张肯定要推广,与其利益给了别人,还不如他们自己做。

纸张不如丝绸赚钱,但它用量多啊。

出口到诸国,需要给朝廷缴税,按照北凉律,税赋可不少,朝廷也能赚不少。

众人:“……”

这两人,偷偷摸摸地竟然什么都算计好了。

他们都可以想象,将纸张卖到诸国的话,得赚多少钱。

因为影响太大,其中具体事宜还得和朝廷商议。

现在的重点是,刚才反对派的几个代表说,要是寒门的读书人多起来了,他们一点也不建引一些寒门入仕。

入仕的寒门多少其实并不重要,而是开了这个头,定了律法常规啊。

一片鸦雀无声。

哪怕明知道这是莫少珩给他们挖的坑,但他们刚才跳了,在文武百官面前,在圣人面前跳了。

这叫他们如何反驳。

但也不可能因为这么一个坑,就真答应变法了,贵族世家还不得恨死他们。

所以说,里外不是人。

莫少珩其实也十分清楚,变法直接影响了这些贵族的利益,绝不是这么简单一个套就让人同意的。

莫少珩说道,“一边是北凉的长治久安,一边是贵族世家的权益,不如……”

莫少珩看了看三公,又看了看反对派的几人。

“不如,我们折中一下如何?”

“我们可以实行双规制。”

“贵族推举制度依旧有效,而不是完全改变了原有的律法。”

“我们要改变的,仅仅是给寒门再立一条入仕的规则。”

“让寒门子弟可以通过这个规则,进入朝廷,入仕为官。”

众人:“……”

贵族推举制度依旧有效?

也就是说,保住了贵族的基本权益。

寒门通过另外一套规则进入朝廷,让寒门有个盼头,算是召贤纳仕,为北凉的长治久安做努力。

“双规同时作用于我北凉朝廷,你们觉得如何?”

无论是变法派,还是反对派都开始议论了起来。

以前变法不成功,其实还有一个原因,双方都没有变通的可能,但莫少珩给他们找了一个变通的渠道。

变法,从来都是凶险无比,并非是好法就一定能顺利的推行下去的。

要想让各方都满意,实在太难了。

哪怕是莫少珩现在提出的折中一下,也是在贵族推举制度的弊端被完全暴露出来的情况下,大家不得不思考一些可行性的这种特殊时候。

不然的话,别说莫少珩,三公都无法动摇根深蒂固的贵族。

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这时候,有人道,“说起来简单,但重新拟一套适合寒门的入仕的规则,哪有那么简单。”

“况且,寒门入仕的数量,又当如何?”

多了,就占据了贵族的该有的权益。

少了,又称不上召贤纳仕,如何防止贵族推举制度产生的不思进取,尸位素餐,内部腐败等问题。

贵族其实也明白,只有北凉强大,他们才能强大,北凉不发展,他们依旧是诸国眼中不起眼的小世家。

这就形成了一种矛盾,除非进行合理得当的调控。

莫少珩犹豫了一下。

“我这里倒是有一套适合寒门入仕的规则,就是难免苛刻了一些。”

众人心道,苛刻好啊,哪有那么容易就让寒门轻易进入他们的圈子这样的好事。

连圣人都开口了,“说来听听。”

莫少珩说道,“我这套规则被称为科举。”

“我北凉各地,分为洲,洲下有郡,郡下有县。”

“首先以县为单位,以三年为期设置一次县考,在县考中脱颖而出的寒门子弟,需要进一步参与郡考。”

“依旧以三年为期,再次脱颖而出的参加洲考。”

“洲考中获胜者,再聚集凉京,参加最后的京考。”

“如若能在京考中脱颖而出,方才能入仕。”

众人:“……”

咕噜。

这何止是苛刻?这简直是重重险阻,跟过三关斩五将一样。

能……能顺利通过京考的人,那得是怎样人。

想想都有些不可思议。

对于没有科举概念的人来说,的确足够震惊的。

以前都是推举,只需要几个人说你有才能,你就有才能,直接上位就行。

但这科举制度,一层又一层的筛选,跟过独木桥一样。

他们甚至都觉得,莫少珩不是给寒门寻了一条入仕的道路,而是在故意刁难吧。

莫少珩道,“每三年选拔一次,寒门入仕的数量也由圣人和诸位决定。”

“而且,你们就不想看看,这么选□□的人,到底有何过人之处?”

咕噜。

他们觉得选出来的还是人吗?

“你们就不想看看,从千军万马杀出来的贤才,会将我北凉带领向何等繁荣昌盛之景?”

“北凉,从未见过山顶的风光,你们就不想去看看吗?”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在2021-09-25 18:26:22~2021-09-26 17:44:41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手榴弹的小天使:37865903 1个;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fishbaby、牧师与十字架、37865903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牧师与十字架 82瓶;风过无痕 66瓶;青 20瓶;fishbaby 15瓶;小怪兽、落洛、37865903、风轻云淡、侦探的弟子 10瓶;囡囡、暹罗喵miao 5瓶;顾漂亮� 4瓶;梦见仔仔、℡廿华年 2瓶;木木卡?、又要减肥的业子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