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祚,你负责此事。”康熙将差事丢给上朝不积极的臭小子。
“儿臣领命。”胤祚出列接旨,监工的活他熟悉,正好有不上早朝的借口,感谢康熙。
如今浮在表层的平静下暗潮汹涌,胤祚观察所知,九子夺嫡的形势不同于历史进程。
大概源于撑到最后的索额图死得早,明珠还是康熙弄死的,胤禔因扎小人在康熙心里三振出局,老大一党的重心转移到老八身上。
胤禩一如既往笼络身边的老九、老十,十四呢精乖的避了,这点挺让胤祚欣慰,经常布置一些洋人的功课让其开眼界,带着出宫转转长长见识,熟知民间百姓日常,不做五谷不分的傻子。
老四现如今看不出有争位的意思,这与太子的地位很稳有些许缘故,老三专注于修书不参合,老五管不了老九,为了日后有条退路同样对敏感话题、事件不过问不搅局,有时也和老七扎堆一同办差。
老八的贤名还在进一步铺设中,可惜历史上帮老八说话,扶其上位的福全提前进了棺材,脚踩两条船的佟国维眼下安静如鸡,到是其子隆科多私底下没少与老四接触。
“有点意思。”只要太子不倒别人毫无机会,二对二勉强势均力敌,眼下势态的确是康熙最喜欢看到的制衡局面,要说谁心里最急莫过于胤炸。
康熙上了年纪已经开始显现享乐的做派,老四一直没进户部,老八也没能摸到内务府的门坎,局势看似简单了不少,胤祚总觉得要比历史上所记载的夺位事件更加凶险。
太子改变了不少,听卫冬说毓庆宫每天死的奴才数量在减少,说是为了要个嫡子在积德,脾气有所收敛。
再就是关于户部的贪污问题,也因补齐逃掉的巨额田税销声匿迹,至少表面上是这样,官员向户部时时借银度日的事随之戛然而止。
抓不到太子把柄的胤禔、胤禩会不会急上火?胤祚最近都在外面打听一些琐碎的消息,全当是乐子真真假假参到一起很难分辨,唯有等待,时间是最好的推进器。
十三平平无奇,虽然同老四走得近,感情没有史书上记载的深厚,胤祚对些乐不可支,他知道原因。
老四的重点目标放在十四身上,又是太子执意让胤禛拉拢,估计内心巴不得看到十四站在他的对立面,好让他和额娘提心吊胆又膈应,可惜十四性子跳脱不是个傻狍子,现在成了妥妥的白眼狼真的是越努力越不幸,赔了夫人又折兵,这事能让胤祚乐一整天笑不够。
还有就是噶尔丹死得早,就连第二个胆敢拥兵自重挑衅康熙的策妄阿拉布坦也埋土里了,年羹尧一展才干的仕途可能会更为艰难,毕竟胤祚坏心眼的在年羹尧刚入官场时挖了个坑填了点土,纵然才识过人得到重用,康熙也会慎重考虑其官职的大小。
胤祚觉得年羹尧适合做一个孤臣,老老实实一些别整天玩花花肠子兴许一辈子大富大贵活到寿终正寝。
局势盘一盘挺有意思,独自乐呵了一瞬,胤祚才想起自身的处境,“嗯,确实是太子眼中钉肉中刺,不除不快的那种。”
扳倒太子的把柄如今不太容易得,朝中可没支持他的官员,哪怕年底大婚此后与马奇绑在一处,他信马奇在从龙之功这方面宁愿推举老八也不可能选他这个女婿当政。
太子地位越稳对他越不利,康熙越老越昏聩,有什么办法能加快夺嫡的进程,逼宫?也不是不行胜算率五五开,胤祚绝对确信康熙防他的心随着年纪上涨会更戒备。
“不太妙啊。”一开始年纪小没办法才选择孤臣这条路,没想到随着一件件事情的发酵,能够走的路越来越少越来越窄,啧,自作孽不可活!
“要不,研究一下玄武门之变?”胤祚一手支着下巴一手打着拍子,“坐以待毙肯定吃亏。”
“李世民之所以能成功,手中的兵权占首位,反观自己。”胤祚不得不承认差得远,身边也就三百人可调用,估计连一个城门都难守住。
虽因擒杀噶尔丹在军中有一定的地位,比不上死去的福全威望重,更别提比肩李世民,明着不行暗杀到也不是办不到。
李世民身边有忠臣良将,他身边不是监视的卫冬就是隐于暗处的密卫,能用得人接近于零,就算侥幸坐上皇位政变成功,底下一堆反对声浪,别人不听他的,全杀了真成光杆司令,历史的记录中绝对会有浓墨重彩的一笔,写的必然是遗臭万年。
要想名正言顺除非康熙真正传位于他,可能吗?胤祚不用猜就已知晓绝无可能!做梦都不会出现的事。
“前路堪忧啊!”胤祚有点后悔回来,多一个妻子不说,以后还得拖家带口,铤而走险豁出去死了不要紧,起码尝试过,有了家人不一样是人都有软肋。
“真不想提前走到路的尽头,被逼无奈借用彼得的军事力量吞掉大清另建新朝。”一是开战他比不上运筹帷幄的李世民,计划万一赶不上变化,拖累太多无辜填命,他和历史上那些刽子手又有何分别?
“好烦!”一年时间没入梦了,连个提示也没有,胤祚能急死。
“坐上那个位置有什么好,哪也去不了还会被狗奴才欺上瞒下,为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吵成菜市场。”胤祚自我安慰。
不抢那个位置先不论将来生死,单单国门打开引进技术的问题又退回到原点,再度步上历史的轨迹,他活这一世有何意义?难不成就为了认识几个像彼得大帝一样的伟人?
“浑水搅一搅。”胤祚记起某个给老八批过命的道士,找出来丢到人前看看能不能引起各方震动。</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