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在惋惜吕不韦藏在吕府的财富吧!
季言之眼睛眯了眯,瞬间便决定不告诉嬴异人,其实他已经搬空历代赵王收藏的事,免得嬴异人惦记。
如今正是秦赵两国对持的紧张时刻,因此出了邯郸城后,不过三岁个头却和五岁孩童一样高大的季言之,带着他这世‘乐观积极向上’的亲爹,走了大约有一两里路后,便来到了秦三十来万大军驻扎的营地。
到达营地的时候,秦五大夫王陵正在为进攻邯郸不大顺利而显得忧心忡忡。他来往在营帐里走动,却始终没有想到一个攻克赵国都邯郸的有效方法,就在这时,守夜的士兵突然进来禀告说,有一位自称嬴异人的人士求见。
王陵一愣,随即想起安国君二十来位儿子中,的的确确有一位叫嬴异人,多年前就入赵为质,不禁开口道:“快快有请。”
进来禀告的士兵退出,将嬴异人和季言之带进了营帐里。
嬴异人身体符合世人对于老秦人的定义,个子高高,人也长得俊逸。
不过到底过多的酒色腐蚀了他的身心,嬴异人脚步虚浮,眼眶青黑,这模样儿,即使看起来还算人模狗样,但却让王陵有些不敢确定他身份。毕竟你说你是嬴异人,就是嬴异人了啊,凭证呢,证明你身份的凭证呢,拿出来还能相信不是!
嬴异人好不诧异:“难道本王子站在这儿,不是最好的凭证吗!”
思维冷不丁被拐,随着嬴异人疑问走的王陵点头又摇头:“要有信物凭证!”
嬴异人翻白眼:“你瞧见我儿子那张脸没有,有没有感觉到很熟悉?他跟我爷爷小时候长得一模一样……”
冷不丁被波及的季言之:……口胡,我长得明明长得像赵姬多一些!!!
本来正在等嬴异人拿出凭证的王陵有些愣了,忙集中精力看着自从进主将营帐后,就一直保持沉默的季言之。越瞧越觉得那眼睛,那耳朵,甚至下巴都与那位雄心勃勃、一心统一六国的秦昭襄王一模一样。
就是五官组成远远要比老皮褶子一个的秦昭襄王好得太多,精致太多!
王陵有些迟疑,但还是坚持要看凭证。这时,嬴异人翻了一个大大的白眼,口中嘟囔‘你好麻烦’,却还是认命的往怀里一淘,掏出了一块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面有猛虎纹路,正面铭刻着秦文‘异人’两字的白玉佩出来。
王陵恭谨的接过,左看右看,发觉和其他安国君子嗣佩戴的一模一样,又兼之其实嬴异人和安国君赢柱五官还是有点点相似的,所以也就相信了嬴异人的身份。
王陵将玉佩还给了嬴异人:“王子异人,很高兴你能逃离邯郸,这样秦国的士兵们也能毫无顾虑的进攻邯郸,使赵国国破了!”
“这些你跟我说,我也不懂。”嬴异人无视王陵略显扭曲的五官,转而问季言之:“政儿啊,展现你神授知识的时刻到了,告诉这位王大夫,你对这场战役的看法!”
冷不丁又被波及了的季言之眨了眨眼睛,从善如流的说道:“能有什么看法,将令士行,同理,这场战役应该是以秦王的意愿为主的,我不过一黄口小儿,即使说当前的情况,围比打要更好,难不成王大夫就能抛去秦王的意愿,听我的!”
显然这是不可能的……
王陵暗叹一声,随即心悦诚服的道:“王子政聪慧,陵佩服!”
嬴异人深以为然的点头:“吾儿聪慧,像吾……”
王陵:“……”
季言之抚额:“王大夫尽快安排人马护送父亲回咸阳吧,至于我,我想再留在邯郸附近一段时间。”
王陵点头,算是认同了季言之的安排,毕竟不是谁都有那个功力能够抗得过嬴异人的不着调和自嗨水平的!他正在为怎么攻打邯郸劳心劳力,可不想和嬴异人这么一位不走寻常路的秦王子多接触,以至于丧失了攻打赵国都城邯郸的信心。
不过嬴异人是谁,是位脑回路异常到常人难以理解的奇葩。即使他中了永久性的深度催眠,在某些时候也会特别的坚持已见,比如现在,他就对季言之‘准备丢下他,自个玩耍’的决定,表示出了强大的愤慨,
“政儿不是说了吗,我们顺利逃离邯郸城的话,过不了几天可能会出现赵王大张旗鼓的宣布我们父子已死亡的消息。”嬴异人才不管王陵听了他这话,嘴角一共抽搐了多少次,总之强烈要求要留下来看戏。
对于如此充满了童趣的亲爹,季言之能怎么办,只能在不影响他后续布局的情况下无限纵容啊。于是在季言之展现自己‘神授’知识,并以犀利的语言说得王陵哑口无言,由里到外都赞同现在不是攻打邯郸好时机,而是围困邯郸,让赵国履行割地求和合约的好时机之时,嬴异人并没有被人‘送’回咸阳,而是很好的满足了他那颗不看戏就停止不了骚动的心,看好戏的愿望。
秦赵两国继续对持。
在此期间,王陵将自己和季言之私下进行的一场精妙无比的辩论,写在昂贵的绢稠上,连夜派人骑马一路疾行,尽快承报给那位一生都在执着于统一六国的秦昭襄王。
此时的秦昭襄王,正在为白起抱病请辞的事震怒万分。
自从长平之战终,邯郸之战起,原本英勇善战的白起装病抱恙后,秦昭襄王心情就一直很不好。特别是王陵攻邯郸不大顺利的消息传回咸阳时,秦昭襄王的心情那更是糟糕透顶。
偏偏这时候,太子东宫又传来安国君病重的消息,秦昭襄王为儿子身体情况担忧的同时,不免思虑起了后继无人的问题。
安国君赢柱身体太差,说不得会死在秦昭襄王的前面,所以秦昭襄王的目光一直是放在赢柱的子嗣上面的。
不过虎父犬子,这话套用在秦昭襄王和赢柱的身上,却不能套用在赢柱和他二十余人的子嗣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