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让人觉得不对的是,开始弹劾他的人或许是为了排除异己,可高位满人大臣与他一个吏部文选司的小官能有多大利益牵扯?为何也要铁了心要除去此人?
事出反常必有妖,康熙决定亲自查查这事到底有何猫腻,满汉大臣中许多人有密折专奏之权,他便叫这些人将各自了解的情况跟他一一道来。
户部尚书王鸿绪就是康熙及信任的汉臣之一,他曾亲自嘱咐王将密报封进请安折子中悄悄递进来,待下次请按时再亲自领回,以避免被宫中众多耳目知晓。请安折子里加塞上密折,不知鬼不觉的就能将消息递到康熙手中。
除了这种,还有另外一种专折奏闻,可以不经通政司,直接面呈给皇帝,封面上只写“南书房谨封”,由奏事者亲自送到御书房,面交太监,批复后,亲自领回。其内容更加保密,除了经手的太监,再无第三人能碰到这折子。注1
王鸿绪常常奏报钱粮、马政、铸钱、盐政等财政事务,以及京城中臣子的各种秘闻,如今这回也将他听到的一言一行都写在折子上呈了进来。
当然康熙安排他参与审讯,就是为了打探审讯过程中其他人的主张。
他在折子里写到,几位满人大臣都同意定陈汝弼‘立斩’。李振裕与他说:没有口供就定罪不好吧,大人们是不是应该斟酌斟酌?而且陈汝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昨日所些的字纸及书札是什么东西?臣说:这些东西可不是能隐藏得了的。满大人于是让司官取来,念与众人听……
其中正是陈汝弼陈大人自述,言其将卷宗带回家处理确实不当,但并未受贿,恳请诸位大人还其清白。
念完后,满大人说,没有关系,不必入在口供内。几位汉大人并不赞同,却又无法。
汉大人说:审理是写的陈汝弼‘假装身死’四字该去,昨日陈汝弼是昏晕去了,并不是装死。这才删了这几个字。
屠粹忠说:就算按照藏匿案卷及犯受贿之论罪,也没有‘立斩’这条吧?议政大人说:那就改了罢。舒辂便将“立斩”改为‘立绞’。
科道说:仍按照三法司监候绞罢。满班大人都不答应候绞,想着立即执行。陈汝弼让家人递送的亲笔口供,满大人们也不收。
李录予说:前面三法司就不收陈汝弼的亲笔口供,今天他家人来递口供,又不收,这怎么行呢?今日定下来的口供,不过寥寥数语,都是舒辂写的……各位大人应当知晓,若是官员修改供捏造口供,是要论罪处分的,而且处分很重……”
可是即便他这样说了,满大人们里有不赞同的也不敢发言。议政大臣都只听舒辂作主。注2
臣与其他几位汉人大臣觉得案情并未明朗,立绞操之过急,因此坚持等圣上南巡回来再做决断,臣未能查清此案,有负圣恩,望圣上……
康熙一看,心里的火气就噌噌直冒,先不论受贿到底是真是假?官员审案子却连人家的口供都不愿意接,明明昏过去了,却说人家装死。还一上来就定了个立斩的罪,按照藏匿卷宗和受贿论,根本就没有立斩这一条!被汉人大臣点出来了,这才改成立绞,这是什么意思?
这都不只是不按法条规章办事,这是必须要置他于死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