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叶林吃惊的瞪圆了眼睛,放缓了神色:“不过水之清则无鱼,资助学子,修建书馆、育婴堂确实对大清有利,只要他们能各司其职,不要官商沆瀣一气太过,便也罢了。”
叶林眨眨眼,反应过来,商人无利不起早,就是儒商跟慈善家还是有本质区别的:“看迹不看心,看心天下无圣人。只要行为带来的好处大过坏处,就睁一只眼闭只眼吧。”
胤禛微微颔首,算是赞同。
没想到他如此一针见血,有这样一个心思透彻的皇帝,官员时刻得绷紧了弦儿,可不太累了,怪不得历史上康熙让众人推举太子,那么多人支持为人宽和的八皇子呢!找个好说话的上司,自个的日子也轻松不是?
可若为大清国运长久计,则必须有人来为民持剑,去除腐坏的部分!开国时为安定乱局,需以菩萨心肠安稳民生。随着王朝推进时间门越久,积弊越多,更需以雷霆手段根除积弊,可惜道理虽浅显,能做到的人却不多,就连明君康熙到晚年也一心求稳,对诸多积弊视而不见。
叶林给两人添了茶,轻嗅茶香,分析道:“所以太子私自出去会面,不仅能拉拢江南学子,还能联络他们熟悉的盐商,真是一石二鸟!而汉人学习儒家,最是支持正统,比起满蒙藏等其他各族,更容易倾向支持他这个皇太子。”
“正如前朝大臣会因为立谁做太子而跟皇帝对抗十多年,最后逼的皇帝不得不妥协,如今自然也有汉人还死守着立嫡立长的规矩。若汉臣也能似前朝那般坚定支持他,皇太子的位置就稳了。”
而康熙想要废太子,估计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历史上的真实情况,恐怕要比史书上的一字半句复杂的多。想到这儿,叶林心中有些激动,或许他将能真正见证这一段历史。
胤禛也回想起之前他们阅读明史时讨论的内容,点头赞同叶林的判断。结合前朝历史,倒是更能理解为何太子明知会惹皇阿玛不悦,也要有这些举动了。
在面对一部分严守礼教的汉人时,比任何其他皇子,“皇太子”都有绝对的优势,想必他也一定会利用好这个优势。
果不其然,虽被限制私自外出,但南巡途中仍旧有学子跪在御辇外,指名道姓的要将自己的文章投给皇太子,请他品鉴。
太子虽无法擅自召见这些人,但只要将这些投来的文章收下,便能让这些学子感动的痛哭流涕,四处传颂太子是如何的礼贤下士。
只是收下文章没有亲自出面,康熙也不好将这些人学子赶走,还得笑着勉励一番,彰显恩德。不过他倒是真正见识了一番皇太子在江南的影响力。
叶林不知太子到底拉拢到几家盐商,但仅从这些文人的反应来看,太子给已经自己拉了一波名声和支持,但与此同时,他这行为也惹得康熙不悦,得失之间门不好衡量。
叶林琢磨着太子的目的达成,心里应当是满意的,不过许多人可并不希望他这样得意下去。
闰四月结束,康熙便结束南巡,带着太子回到了京城,还没如何休息便得先处理一桩案子,也是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