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1. 第 241 章 虚晃一招,将他吓的一……

胤禛帮他压住竹条,一边解释:“虽然大清设有长芦、山东、两淮、两浙、两广等运司和河东、四川、云南等盐道分别负责生产销售。各地盐池盐井和海边都可以煎晒出盐,但两江地区是盐业的大头,每年收上来的盐税也是其他地区的数倍。”

“那是,从古至今两江都富裕。”这些地方的大盐商是真的豪富!“宫”子品牌最贵的产品对他们来说都是小意思,毕竟是喝得起百鱼汤的人,注论起奢侈生活,估计连皇子都比不过。注

总算完成骨架的制作,叶林舒了口气,开始准备粘外壳。因为灯笼在地上滚动可能会沾水,因此用的是厚实的油纸,图案也画在油纸里面。

胤禛靠坐回去,不紧不慢道:“大清税收主要有三个来源。按这几年的数据来看,土地税约三千万两,盐税近四百万辆,商税两百万两,官员饷银、各地补贴、军队支出,种种全都要从这里出,丰年时能有些结余,若年景不好,还得从朝廷的库银中往外贴。”

“这三者中,土地税虽多,却难以增加;商税不稳定,是以一旦有战争或其他额外支出,就得靠盐税支持。”

叶林点头表示理解。自古重农抑商,就算朝廷提出想要发展商业,也必然受到很多官员文人的抵制,且商人交易难以管辖,因此商税起伏大,最高也才只有盐税的一半。

土地税是最大头,但除非攻城略地,否则土地面积很难提升,而且随着时间门的流逝,越来越多人考取功名,便有更多田税减免,再加上豪门大户不断购买、隐匿土地,是以这部分税虽多,但想要维持不减少都已经殊为不易,更何谈增加?

倒是盐税跟人口挂钩,只要人活着就得吃盐,长期来看这部分不但稳定而且可能增收:“怪不得皇上极为重视,南巡都要考察盐务。”

胤禛叹息一声:“盐务这块十分重要却很难把控,盐商、盐官和朝廷间门处于微妙的平衡,稍微不慎平衡打破就容易出问题。”

叶林挑眉,抛过来一个疑惑的眼神:“哦,怎么说?”

胤禛眼睛微眯,缓缓道:“盐商承包盐场,便可以通过制盐卖盐赚钱,生意做得好了,就能如江南的顶级盐商,家资千万两以上。即便做的一般,也能像江南无数中等盐商一样,家资百万两起步。且盐商的身份子孙也可以继承,子传父业”

叶林惊讶的张大嘴:“家资千万两?朝廷一年的地税也不过才三千万两,这些人可真是富可敌国了!即便是百万辆起步也是豪富人家,可太厉害了!”

胤禛颔首道:“确实,不过是身为盐商,也得受盐官的制约。为了防止盐商逃避盐税贩卖私盐,朝廷划分了详细的产盐和售卖区域,不同区域间门不可私自跨区销售,但若有多余的盐滞销,可以向朝廷申请转调其他缺盐的地方。”

“盐商必须购买盐银才能卖盐,种种事务都需要朝廷派盐官管理。盐官不仅要负责管理盐商,销售盐银,收缴盐税等等事务,还要监督各地盐价,确保百姓能买得起盐,朝廷对于盐官也制定了严格的考成制度。”

叶林皱了皱鼻子,听起来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没有什么问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