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嬷嬷便劝道:“老爷,既然接到了姑娘,不如先回家罢。毕竟港口风大,姑娘身子才好些,也不能久呆在此啊。再者姑娘一路也劳累了,不如早些回家歇着罢。”
林海道:“很是。”于是再劝慰黛玉几句,父女二人便各自上了车轿,一路回家去了。
苏家已经在扬州离林府两条街买得一所三进宅子。本是想租到一所合适的宅子便罢,谁知正好有一所三进院儿,前主人急着脱手,一应房舍家居都是新的,带得一个小花园子,景致也好,略收拾就能住人了,因此便四百两银子买得这一处宅子,也当做文皎的陪嫁。
郑嬷嬷比文皎早一旬出发,又查看过一边屋子,将此处收拾得极为妥当。因苏二爷和文皎虽是兄妹,但到底男女有别,所以一院三进,男仆暂住在前头倒座房内,苏二爷住正院,两边厢房都是空的,只西厢房靠着二门那边的角房做了厨房,仆妇等住后面后罩房,文皎便安置在跨院花园子里。
郑嬷嬷知苏二爷和文皎舟车劳顿,早已安排好了人烧水,预备先给文皎沐浴,饭食汤水等自不必说。
听说文皎一路晕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又见文皎腰肢儿又细了些,面色也不似在家时红润了,郑嬷嬷愁道:“新娘子可不能没有好气色,幸好离正日子还有几天,二小姐也好好进补进补。”
听郑嬷嬷一说,文皎才意识到,离与林如海成婚便只有□□天了。
虽然已经给自己做了半年的心理建设,只是当意识到这一天即将到来的时候,文皎还是对自己将要嫁给一个,从未见过面的比自己大十九岁的四十一岁娶过妻有好几房妾室还有一个女儿的中老年男子,发自内心的,不情愿。
是二婚也就算了,贾敏已经仙逝,总不可能和现代离婚的某些前妻一样冲出来和现任抢老公。但是想到只有一根老黄瓜还可能会和别的女人公用,文皎想想都要晕了。
不过就算高贵如苏皇后,不是也要和其它女人分享同一个丈夫吗?甚至还要心甘情愿的忙碌两个月给丈夫挑选靠谱的小妾。苏尚书和白夫人如此恩爱,也免不得还有两个老姨娘在屋里呢。
这个时代的人把屋里有妾分别当做男人的面子考核项和女人的贤惠考核项之一。古代的女子能过得如同韩氏一样自在,绝对是上辈子积了大福。
总比困在宫里一辈子,做一辈子奴才强嘛。
想得再多,该嫁还是得嫁,想也没用。船到桥头自然直,大不了和林海圈叉的时候就当自己免费去大/保/健了嘛。平时就当做事业上的合伙人,共同抚养黛玉。如果能把林海的身子也调理好,能生个儿子往后自己和黛玉也有依靠就最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