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 去最困难的地方

毕竟,要给大领导展现咱们电厂光彩的一面,得涂脂抹粉了再亮相。

按照接待计划,会先参观五号机组,有需要的话再顺便去旁边的锅炉,之后是去电气值班室,随后午餐,下午进行汇报、交流,晚上喝酒。

面对这次领导调研,其实张逸夫那里是几乎没什么压力的,压力反倒集中到了牛家父子头上。老牛要时刻准备着领导突然提出的各种问题,比如机组技术参数,投产年代,运行情况,各种热效率之类的东西,他虽然是厂长,对厂内设备总体是熟悉的,但他不可能全部深入掌握细节。这里面就又有学问了,这条调研路线是张逸夫设计好的,中间领导会问的问题他也基本都考虑过了,几天前就给了牛大猛几张纸,让他老人家好好背背,免得出丑。

可老牛一看,这他娘的实在太多了,老子一辈子都没背过这么多东西,你丫的给我勾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重点。张逸夫很无奈,领导问问题可不是考试,那是想到哪是哪,没有重点可言的,您老真的想露脸,就得下苦工。可在记忆和文字方面,牛家父子实在是没有天赋,让他们背东西不如去挖煤。

张逸夫也只得强行标出一些重点,并且几次告诫厂长,不要相信这些重点,领导随时有可能调整行动路线,对某一个鸟不拉屎的地方产生兴趣,到时候你答不上来就现眼了。即便牛大猛对此表示明白,但他面对那几张可怕的背诵知识点后,还是怂了,最终只强行记下了标准参观路线上的内容。

一行人就此进了汽机厂房,每人都带上了安全帽,开始了走走停停的参观,电力报配合前来的记者则忙前忙后进行拍照,冀北指定是又要上报了。

牛大猛时时刻刻跟在部长的侧后,时时刻刻都在考虑着镜头的位置,给部长介绍的时候甚至都微微屈膝缩脖,这样显得领导高大一些。几位陪同的领导不住点头,时不时问个不疼不痒的问题。冀北电厂这次也算下了苦工,在张逸夫等人的安排下,这个车间这一天的值班人员都是厂子里最精神的,笑起来最美的,对一切问题对答如流的。

所以说调研这种事其实很没意义,更像是一种作秀。

约莫十几分钟过后,一直没怎么吭声的穆志恒终于说话了,语气不温不火,老部长抬了抬帽子问道:“据我所知,汽机车间在降低煤耗的过程中,改造工程应该比较有限吧。”

“确实有限,主要就是更换热力管道,减少热损耗。”牛大猛诚惶诚恐答道,“如果时间和条件更宽裕的话,我们实际上是有更换汽轮叶片的计划的。”

“换叶轮那是大事,谁都知道优质的叶轮更好,我们大家这次来,主要就是来学习小经验的。”穆志恒说着,望向周围几人,“诸位,我认为咱们既然来了,就要到最艰苦的地方去,最能学习到经验的地方去。这个厂房确实漂亮,但咱们来不是为了参观的。”

部长发话,大家自然点头称是,纷纷进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