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浪费可耻

“这幅秋菊不俗,纵使外物倾轧,依然傲立枝头,欣然怒放,可见画者心境。”

一个白胡子老头满脸赞赏地拿着那幅菊花细细端详,显然是很喜欢这幅画的。

另一边,一个看起来温文儒雅,蓄着薄须的男子却盯着一幅霜叶图出神,他道:“果然霜叶红于二月花,残阳如血,霜叶似火,仿佛要燃尽世间一切污浊,有志之士当如此。”

江淼挤在人群中,看他们一幅接一幅地评价着这些画作,觉得他们有些过分解读了,不过也说不定,这些文人就是喜欢隐晦地表达自己的心境,将之呈现在自己的各种作品中。

随着桌上的画作一幅幅减少,江淼忽然有点紧张了。马上就要轮到裴澈画的那幅画了,也不知道他们会怎样点评。他侧过头看看身旁的裴澈,发现他似乎一点儿也不担心。

“怎么了?”裴澈注意到他的视线。

江淼问:“你都不紧张的吗?万一他们说你画的不好怎么办?”他给裴澈的出的主意,相对于这些颇有深意的画作来说,似乎显得有些俗气了。

“呵,这样的评价我也不是没听过,已经习惯了。”之前他就是因为夫子点评他的画作空具其形而无神而十分烦恼,才会注意到江淼的。现在他已经不觉得这没什么不好了。各花入各眼,谁说这世上人人的喜好都得一致呢?

江淼略同情地看了他一眼,被批评多了已经无所畏惧了吗?

二人交谈间,点评的几人已经将视线投向了裴澈的那幅画作上。画里画的东西很多,最引人注意的还是图画正中那片金色的稻海,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稻草,谦虚地低下了头。稻海尽头,是三两个手持农具的老农,他们脸上挂着丰收的喜悦,嘴巴微张,似乎在说些什么。

此画一出现在众人眼中,便引来一片哄笑声。此时的人们一向喜欢托画铭志,像梅兰竹菊这些颇有风骨的植物,才是他们的心头好,何曾见过别人画乡村之景的?难不成他的志向是当一个躬耕于野的农人吗?

“怕不是和他那商贩出身的夫人待久了,竟变得这样世俗。”有人低声说道,语气中满是“卿本佳人,奈何为贼”的叹息,听得江淼一阵无语。

“我觉得是他自知力有不逮,才另辟蹊径,特意画这样一幅画来掩饰他的缺点。你看,现在不就没人说他有形无神了。”这人是裴澈的同窗,似乎对他的不足之处十分了解。

围观的人们都在分析裴澈画这幅画的意图,只有江淼在欣赏这幅画。虽然画的是乡村之景,可无论从画功、布局还是色调来说,这都是一幅很好的作品。其中的人物不多,但浑身洋溢的喜悦之情却跃然纸上,让人觉得秋天不再是冷清凄凉的代名词,而是充满希望,带来喜悦的象征。

点评的人一直都没说话,等大家渐渐安静下来时,白胡子老头问道:“裴世子,你能否说一说,为何要画一幅这样的画吗?”

裴澈面对这位老者,有礼地拱了拱手,说道:“入秋之后,只要出了城门,满眼皆是此景,百姓们一年到头都十分忙碌,但秋收之时,却也是充满愉悦的。农耕乃一国之本,想到秋天,我脑海之中自然而然便浮现出此情此景,这才画了下来。”

那老头捋捋胡子,道:“赤子之心,尤为可贵。”

儒雅男子看着这幅画,将它拿了起来,颇为感叹地说道:“春种一粒粟,要经过多少风雨摧折才能做到秋收万颗子?百姓们在这上面挥洒的汗水是我等永远也想象不到的。”

江淼有些敬佩,这群人的解读能力真是专业的,不愧是文人,从这张图竟也能发散到社稷民生上去。不过有个好处,被他们这么一说,其他人想唱反调的也都偃旗息鼓了。毕竟一旦涉及到这个东西,出口的言论还是要注意一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