檄文中何言?
杜正伦代写的,比不上祖君彦讨隋檄文的手笔,因为是在祭奠翟让的大会上,当众念诵的,檄文的长度也不及祖君彦的那篇讨隋檄文那么长,列了隋的十宗罪,但字字诛心。
前边,重点形容了李密亡命江湖时的落魄之状。
从大业九年八月,杨玄感兵败身死,到大业十二年,李密再次起兵,李密共逃亡了两年多的时间。这一段时期,现被李玄英等一干人众称之为是“王者不死”,以彰李密是天命垂青之子。却於此段时期内,李密确是经历了些凶险,但同时,他也干出过为保命而不顾收留他的亲友的事。此类事,李密上了瓦岗后,翟让等问过李密,李善道等瓦岗系的人都是很清楚的。
便在檄文中,将李密这段“为保命而害死了他的亲友”之事,给他提了出来。
李密等起初已被抓住,他们是在邯郸穿墙而遁的,逃掉后,他先去投奔了平原郡的郝孝德,郝孝德并不礼重他,他只好就离开了。离开以后,他又南下,到了东郡、梁郡南边的淮阳郡。在这里,他隐姓埋名,改名刘智远,装作是个塾师,招生教学,待了几个月。后因异常的表现,被人告发,郡县搜捕,他只好再次逃走。这一次,他北上逃到了与淮阳郡接壤的梁郡。
梁郡有个县,叫雍丘,——早前与瓦岗有联系,现也已从附了李密的李公逸、李善行兄弟就是雍丘人,时之雍丘令丘君明是李密的妹夫。李密犯的系造反之罪,谁敢隐匿,谁就同死,恐怕就是至亲叔伯、同胞兄弟,有的也不敢匿藏他,但丘君明把他藏下了。
又在梁郡,李密认识了一个叫王季才的豪侠,两人相见恨晚,丘君明是县令,边上的耳目太多,遂李密干脆就搬到王季才家去住了。王季才还把女儿嫁给了他。结果,事为丘君明之子丘怀义知。丘怀义告发了李密。於是导致丘君明、王季才等俱死,李密倒是再度逃之夭夭。
这道李善道指点,杜正伦所写的檄文中,就把这件事原原本本、详详细细地写了出来。
不仅如实还原了李密做了王季才女婿、丘君明和王季才等因他而死的过程,当然少不了的,在描述的过程中,对李密“不顾翁妇、妹夫,自逃而走”的行为加以了足够的丑化。
这些也还算了,关键的是,还给了一句评价。
“鼠窜亡命,稍得苟全,已属万幸,而不候时变,复以匹夫戴罪之身,结区区一轻侠以再谋异,不虑自身之危,致丘君明、王季才之死。其之不识尺蠖之屈,志大才疏,由此知矣。况既已再谋,弃妻亲以自逃。冤哉!丘、王义士屈死;惜哉!王女何辜?快哉!丧家之犬复遁!”
评价李密不识时务,不讲义气,不讲亲情,为一己之私,害死爱护他、藏匿他的丘君明等。
檄文的中间部分,仍以李密的“不讲义气”为着重点,则是又详细地描述了他从梁郡再次逃走之后,辗转各处群雄,无人肯收留他,唯翟让收留了他,并极其礼重於他,且在起事后,主动拥李密为主等等的事体,但末了,却换来了甚么?被李密鸿门宴杀了。更令人发指的是,李密杀翟让时,还不是从正面杀的,是从背后刺杀的,“观以古今,小人至此者,斯有之乎”?
檄文的后边,对李密的“不义”做了个总结。
把李密当年跟着杨玄感起事时,曾向杨玄感进过的一个建议,给掂了出来。
杨玄感那个时候打不下洛阳,隋大将宇文述、来护儿率领的援洛兵马已经将到,杨玄感感到了危机,向李密问策。李密以“元弘嗣统强兵於陇右,今可佯言其反,遣使迎公,因此入关,可得诈众西进”来建议他,可以改向关中进兵。但在兵到阌乡县时,杨玄感被追兵追上,於是兵败。不过李密那时趁乱逃走了,间行入关,进了潼关,再之后,就是李密被抓到的事情。
实事求是地说,李密献给杨玄感的这个计策,“佯言”也好、“诈众”也好,不能说有毛病;他趁乱逃走,也不能就说是他“不忠”,可凡事就怕细究、比较。
兵不厌诈,是没毛病;危时保命,也不是错,但李密的此策,说到底是“哄骗部曲”的计策;西进关中是他的建议,杨玄感兵败临难之际,他自己逃走,说到底也可称“不忠”。
由乃将他此事掂出,佐以檄文前、中部分所指出之李密之“不义”的种种行径,在这种已经塑造出来的气氛和语境中,李密的这个“没毛病”的“对策”、可以理解的“逃走”,也就“有毛病”,也就令人不齿,成了他一贯“奸诈”、“不义”的证明了。
总结过后,檄文的末尾写道:“善道本布衣,田足以食,居足以安,所以慨然从翟公举义者,盖讨暴隋,解民苦之故也。亡隋,以安万民,此翟公素志。今公惨遭奸密杀害,壮志尚且未酬。顾及公之遗志,洛阳破前,善道兵不渡河;候尔贼破洛阳,与尔贼决生死,以报翟公恩!”
大冷的深冬夜晚,李密世家贵公子,志气雄远,以英雄自居,有知耻之心,羞惭得满头大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