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七章 转取河阳得城降

蓦地里,李善道忽然想到,好像记得,李密上瓦岗那天,就是在下雨吧?

……

秦敬嗣、刘德威两部兵马南赴河阳的第二天上午,高曦的一道军报送至。

其呈来的这道军报的内容是:放在河阳城西、城南的逻骑向他禀报,眺望到河中的中潬城里,出来了些隋兵,沿桥去了对岸,怀疑是不是对岸有隋兵的兵马来到了?高曦接到这道禀报后,赶紧遣人渡河,去对岸打探。果然发现了一部隋兵在向对岸开来,打着的是独孤武都的旗号。

“潬”,水中沙堆之意。

中潬城,是黄河水中一块沙地上的小城。

这座城始建於东魏,是河阳三城之一。

所谓“河阳三城”,指的是北魏、东魏时期,先后在河阳这里,於黄河两岸及河中洲建的三座城。中潬城,是河中洲的城;高曦部现所看住的河阳城,是河北岸的城;在河南岸还有一座城。这三座城彼此相顾,城间分别系以河桥。自建造至今,常是兵家必争之地。

将此军报,给萧绣、郭孝恪、黄君汉等看了,李善道拍着脑门,说道:“还好!得了萧公及时提醒。不然,即便有沐阳部阻在河阳桥头,独孤武都所部过不了河,一旦河阳守卒出袭,沐阳少不得与他们一场激战。这河内城,自恃有援,咱也还得再多攻些日!”

令杜正伦起草军令,命令秦敬嗣、刘德威两部到了河阳城后,无论雨停没有停,又或是下大没有下大,立刻对河阳展开围攻,务必要短日内将之攻克。

……

军令传走,三天后,秦敬嗣、高曦、刘德威联名的捷报呈至。

河阳县城,已被冒雨拔取。

在攻城期间,独孤武都引其部三千余兵,到了对岸。

独孤武都的现任隋官是河阳都尉,河阳三城的驻兵都归其统辖,其合以中潬城的驻军,共计五千上下,试图分从桥上、河中,两路共进,强渡黄河,援助河阳县城,但被刘德威部击退。

刘德威亲率精卒百数,且趁机攻入进了中潬城,将中潬城也给拔下了。

中潬城处在黄河之中,一夫当关,万夫莫摧,隋兵再想通过河阳三城间的桥梁渡河,已是千难万难的事了。再加上孟津等渡口也已掌握在手;东边的荥泽、原武等河对岸之诸县,现则悉在义军的控制中,只从河内郡沿黄河一线的南部的防御这块说,现已是基本已无外患之虞。

捷报览罢,李善道大喜。

即又令下,以高曦部暂驻河阳、中潬两城,秦敬嗣、刘德威两部还回河内。

两日后,秦敬嗣、刘德威两部回到了河内城外。

随行押来了几个俘虏。一个是河阳县的县令,余者是在击退独孤武都部、夺下中潬城时擒获到的独孤武都部的军将。李善道令将这些俘虏,押到河内城下,让城中观之。

又对城里做了一次招降,这回招降的语气比上次严厉得多了,令与城内:其援兵已绝,若是肯降,义军既往不咎,秋毫无犯,凡属官吏,一概不杀;而若仍是不降,城破屠之!

仁义爱民,是攻心之计;不降屠之,亦是攻心之计。

是乃为,菩萨有低眉,金刚有怒目,只一味的显以仁义,有时是不够的,还得加以雷霆之威。

河内城内的郡县吏们,不知是渡过了怎样的一晚,翌日一早,开城门投降。

细雨淅沥中,一众郡县大吏惶恐出城,守卒尽放下兵器,李善道特令黄君汉部入城接管城防。

却说郡守等被带到营中,进到帐里,尚未来得及拜见李善道,一人已是转到面前,冷笑不已。

“你这贼厮鸟,抬头看看,认得乃公是谁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