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彦藻说道:“明公,甚么‘累战疲惫、伤亡颇大’?就只单雄信等部疲惫么?琅琊公等各部,难道就不疲惫?上个月,那么大的雨,连着下十几天,琅琊公还在前线亲自督战!也不说琅琊公了,明公,就是齐公,打起仗来,也比司徒卖力!郑公言之甚是,西苑到现在还没能占下,洛阳到今日还没能攻下,一大半的责任,就在司徒身上!明公,仆以为,须当严惩!”
“孝和,司徒这几天两违我令,迟迟不调单雄信等部再上战场,的确有点麻烦,卿可有对策?”
柴孝和拈着胡须,沉思了会儿,说道:“明公,单、徐两位大将军的营,臣前日借着传明公犒赏其部之令,顺道仔细地看了一看。所见之情况,已经如实禀与了明公。实话实说,他两部的部曲在此前的战斗中,的确是伤亡不小,要说疲惫的话呢,部曲也确实疲惫。从这方面讲,司徒奏禀与明公的话,倒也不算假话。不过,话说回来,长史之言极是,若论疲惫、伤亡,琅琊公等部难道就不疲惫、伤亡就小么?也是一样的疲惫、伤亡一样的不小!
“故臣之愚见,欲待解决司徒两不奉令之事,无非两个对策。
“再多给其部一些赏赐,允其进战所得,尽归其本部所有,以激励其部士气,此是对策之一;命从聚在洛口仓城的流民,多选出些丁壮,补充给其部,此是对策之二。当然,明公适才言道,打算这两日召司徒一见,当面与他分说,这也是一个极好的应对办法。司徒其人,贪纵固有,然是个好脸面的,只要明公当面给以勉励,明公之令,他当就会欣然而从矣。”
郑颋甚为不满,说道:“柴公,你献给明公的这些对策,岂不是在骄纵司徒?”
柴孝和说道:“诚如房公指出,於今之急,唯在洛阳久攻不下。只要能尽快地将洛阳打下,纵是稍逞司徒之意,对其略有放纵,仆窃以为,似亦无不可,是权宜之计耳。”
李密斟酌了稍顷,说道:“孝和所言甚是。只要能把洛阳尽快攻取,放纵,就放纵吧!”
“翟司徒向来无利不起早。打张须陀时、打回洛仓时、打刘长恭时,莫不如此!今攻洛阳,他还是如此!一见洛阳难下,他就保全实力,不肯尽心尽力。明公,即是洛阳日后打下,翟司徒这个人,哼!臣恐他也早晚必为明公之后患。”郑颋又拍了下案几,气愤愤地说道。
李密脸色微变,忙阻止他再往下说,故以从容之态,笑道:“郑公,何至於此!”不给郑颋等再说话的机会了,将话头重新扯回到了李善道的这道上书上,说道,“司徒不奉令的事,我这两日请他到营,亲自当面与他再说。无须再议。诸卿,还是接着来说李善道之此上书吧。”
倒是由翟让不奉令,引出了房彦藻的一个新想法。
他说道:“明公,便允其所请,拨些军械给他,也不是不成,然以臣愚见,是不是也不能只答应他的请求?”
“长史此话何意?”
房彦藻说道:“李善道和单雄信、徐世绩等一样,亦翟司徒之爪牙。今令他攻取魏郡,已实是不得已而令之,若再只答应他的所请,给他好处,但却半点制约也不给他,臣忧之,他现虽表面上看来对明公恭恭敬敬,可日后恐怕就说不好了!可别再弄出一个翟司徒来!”
祖君彦以为然,说道:“不错,不错!明公,李善道本非明公心腹,司徒之党羽也,他现已据三州之地,拥众数万,黎阳仓为其所控,而他又在河北,明公暂时难以直接地约束他,那如他再将魏郡打下以后,他会不会便即与司徒内外响应?又乃至竟生异心?确是不可不妨。”
房彦藻叹道:“也是当初行差了一步!早知道黎阳仓这么好打,当初李善道请求去打黎阳仓的时候,就不该同意他;或者在他提出此请之前,就该分出一部兵马,去打黎阳仓!这样,至少在河北方面,於今就不会陷入这等除掉李善道之外,竟是无有别部可用的被动境地!”
——这话却是马后炮了。
李善道提出打黎阳仓时,李密的地位还不稳固,他没有多的兵力派出是一,翟让、徐世绩的要求,他只有同意是二。所以,实际上李密那个时候,是压根就没有染指黎阳仓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