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百十里,入武阳郡郡界,驻在顿丘的秦敬嗣、季伯常迎住。
在此地休整了半日。
复行一二百里,过繁水、魏县,到了贵乡,魏征等早迎候在县界。
与魏征同在迎候的,有两个陌生人。
魏征介绍,分为高季辅、李育德。
乃他两人及其部曲,却是现尚驻留在武阳。
起先,他俩本是前几天就打算去洛阳的,恰好听说了杨广调集各路兵马往援洛阳的消息,他两人出於显而易见的原因,——前有坚城,迟迟不下,后已又有各路隋兵星夜驰援,李密攻洛阳这一仗,还能再打下去么?怕是说不好了,因两人俱起了观望之念,遂滞留武阳至今。
洛阳可以先不去,但是已经打出了投奔李密的旗号,现下李善道奉李密之令,北上河间,联兵窦建德,以阻薛世雄,高季辅、李育德两人自是不能置身事外。
与李善道相见罢了,两人主动提出,愿率本部,随从李善道,共阻薛世雄。
李育德倒也罢了,原本时空中,先从李密,后以武陟降李唐,得拜为陟州刺史,再后来,其名在史书中就不再显;而此高季辅,“季辅”是他的字,其名冯(ping),在原本时空中,却也是唐初时期一个较有名气的人物,历仕李渊、李世民、李治三朝,在李世民当皇帝时,曾仕太子右庶子、吏部侍郎,到了李治时,晋中书令、检校吏部尚书,居官已至宰相之位。
唯只是,比之房玄龄、杜如晦等,高季辅的名气毕竟是没那么大,故而李善道竟是对他不知。
他俩前阵子,刚到武阳郡时,李善道没想着留下他俩,为自己所用;现在,他俩愿意跟着李善道去打薛世雄,李善道也没多少高兴,——当然了,表现出来的样子,还是挺高兴的。
李育德的年纪较大点,二三十岁了,高季辅的年纪很轻,才刚二十出头。
听了他俩的主动请缨,李善道亲手把他俩扶起,满脸欢笑地说道:“好啊,好啊!君两人之名,我久仰得很了!我知君二人,俱是身出名族,簪缨世家,两位都是文武兼备,前闻二君引部到武阳,我实是就想与二君一会,以睹二君之英俊,奈何军务倥偬,不得抽闲。今与二君一见,当真是盛名之下,无虚士也!此讨薛世雄,有两君相助,胜算可谓又多三分。”
魏征说道:“明公,有一件事,可能明公尚不知晓。”
“什么事呀?玄成。”
魏征说道:“仆亦是在与季辅闲聊时,乃才得悉。明公,汲郡卫县之令,明公猜是何人?”
“卫县令?”如前所述,卫县是汲郡的郡治,就在黎阳的南边,与黎阳接壤,郭孝恪曾经遣兵攻过卫县,没攻下来,李善道前时回到黎阳后,原是打算再攻一攻卫县,但如他自言,确实是忙,这个打算就先放到一边了,没有实施,不过李善道记得,郭孝恪与他提过一嘴,说过卫县县令的名字,他记不太清了,只记得其姓,好像也是姓高,——知道魏征绝不会无缘无故地提起这位卫县下令,李善道心中一动,目重落高季辅,说道,“莫不是卫县令与高君?”
魏征说道:“敢禀明公知,这位卫县令,即是季辅的长兄。”
“伯仲叔季”,只看高季辅字中的“季”,就知道他上头有三个哥哥。
李善道怔了下,再看高季辅时,就不太一样了,多了两分真心的亲热,——倒不是为图让他为自己劝卫县投降之故,卫县,一县而已,不用他帮忙劝降,李善道也能将此县打下,而是他大哥能在郭孝恪、刘胡儿等的围攻下,将卫县城暂时守住,这份能力有点说道,也就是说白了,这因此而多的两分真心亲热,是因他大哥守城的能力而出,此系是因兄敬弟;另外再则,大哥能有这样的守城能力,那么作为亲兄弟的高季辅,虽尚年轻,想来也应不是庸人。
高季辅叉手礼道:“启禀将军,冯已与家兄去过书信,家兄已明昨日之非,懊悔不该助纣为虐,居然顽抗将军义军,本是已是约定,只等冯到了黎阳,便向将军献城。却不意,冯尚未到黎阳,拜谒将军,将军领率大军,已先北上,到至武阳。”
李善道心里有数,甚么“到了黎阳,便向将军献城”?却既是已有献城之意,为何不早点献城?还非要等到高季辅到了黎阳再献?很明白的事情,这兄弟俩,其实是就没准备向李善道献城。他俩必定打的主意是,直接向李密献城。大哥献城投降、四弟带兵投附,又有城、又有兵,这份“投名状”不算小了,他兄弟俩的这番谋算若能顺利得行,李密势会对他俩重用。
无奈人算不天算,洛阳的形势而下有点危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