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看 > 都市言情 > 复山河 >

第二百一十三章、长沙沦陷

沈云起的话,把韩松气了一个半死。

他若是有能力把叛军赶出去,敌人根本就不可能打进来。

坚固的城墙没有挡住敌军,想要在巷战中把叛军击败,根本没有任何可能。

城外的叛军数量太多了,靠数量都能把守军压死。

“沈大人,赶紧下令撤入内城固守吧!”

韩松强自镇定的说道。

能不能守住长沙,他的心里完全没底。

求援信已经送了出去,现在能够做的是尽人事,听天命。

……

武昌府。

“混账!”

“湘军干什么吃的,为何迟迟没有抵达长沙?”

朱景逸的质问,没有人回答。

战争时期,敢削减士兵们的钱粮,就要做好被反噬的准备。

前有广西云贵的军队,伸手讨要开拔费。

现在本该增援长沙的湘军,也因为行动缓慢,延误了战机。

内心深处,一众官员纷纷问候朱景逸祖宗十八代。

明明前线局势一片大好,这位非要搞什么开源节流。

粗暴的开源加征,得罪了百姓。

一刀切的节流,又伤到军心。

看似节省了钱粮,实则让局势变得一团糟。

“尚书大人,现在不是追究责任的时候。

长沙到了最危险的时候,随时都有可能沦陷。

光靠一支湘军,根本无力解长沙之围。

为今之计,只有调集更多的援军,以保长沙不失。”

吕景轩委婉的劝说道。

本以为自己的军事水准就够菜了,没有想到眼前这位兵部尚书,同样是纸上谈兵型选手。

原本鄂军是常驻长沙的,就是因为这位的布局,要让鄂军和湘军对调。

说什么军队在本地,能够更好的发挥战斗力。

理论上没毛病,尴尬的是军事调动进行到一半,长沙就快要沦陷了。

回头再想这套理论就是狗屎,湖广的主战场就在湖南,随便哪里都是湘军的主场。

两湖一体,鄂军和湘军都是湖广的本土募兵。

进行军事调动,本质上还是源于政治。

朱景逸想要入阁,就必须做出成绩来。

毫无疑问,短时间内想要在战场上突破难度太大。

为了向朝廷证明他在做事,那就必须搞出点儿动静来。

开源节流和调整各地兵力部署,都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事实证明,政治上这么干,绝对没有毛病。

作为主帅朱景逸,上位之后已经两次受到皇帝嘉奖。

一次是因为收复了桂林,另一次就是他的大动作。

靠着这一系列操作下来,朱景逸成功过了廷推,成了阁臣最热门人选,就差最后的任命诏书。

朝野上下都对他寄予厚望,认为他能够尽快平息白莲教叛乱。

“嗯!

传令下去,让鄂军立即调头和湘军汇合,一起增援长沙。

令云贵广西三省大军,立即向永州的叛军发起进攻。

令福建、江西的军队,立即发动全面攻势。

告诉他们,给我不惜代价的发起进攻,务必要!在战场上打出成绩来!”

朱景逸当即下令道。

无论战略部署是否存在问题,现在他都要坚持走下去。

入阁之争,不光是他个人的仕途,同样也事关党派的未来。

南京兵部尚书可以混吃等死,但节制多省大军的前线总督不可以。

……

梧州府。

望着沦为废墟的城池,一众广西官员脸上的喜色,瞬间消失的无影无踪。

完成了最后一块拼图,广西全境重回大虞手中。

本该是一件喜事,怎奈满目的苍夷,着实让人高兴不起来。

战争的破坏力太大,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他们都要为战后重建发愁。

朝廷的拨款指望不上,地方上又筹集不到足够的重建经费,想想就知道后面的日子有多苦逼。

“总督大人严令,要我们立即北上进攻永州,不能再拖下去了。”

张思翰一脸为难的说道。

前面他们已经商议好了划水,万万没有想到长沙发生变故。

现在就剩下内城在坚守,万一内城不保,湖广局势就会糜烂。

湖广战线崩溃,平叛大业将遭到重创。

即便是收复广东,也填补不了湖广沦陷带来的后遗症。

本来现在的粮价就高,若是丢了湖广粮草,那就不是粮价高的问题。

恐怕到时候就算手中有钱,也不一定能够买到足够的粮食。

无论是对广西,还是对大虞,都是灾难性的。

“朱总督马上就要入阁了,我们再拒绝的话,怕是不好交代。”

贾博点了点头说道。

大虞朝堂上没有秘密,廷推之后朱景逸入阁的传闻,就闹的沸沸扬扬。

他本将是皇帝提拔的人,最少算半个亲信,永宁帝没必要在入阁上为难他。

迟迟没有发布诏书,那是另外一位阁臣人选争执不休,才拖了下来。

在大虞朝内阁是独一档的存在,任何一名阁臣,都是帝国的实权人物。

对帝国的重大事务,拥有非常高的决策权。

除非后台特别硬,不然得罪死了一名阁臣,基本上可以宣布仕途断绝。

“有什么不好交代的!

朱总督入阁之事,只是坊间传闻。

只要一天没有明发圣旨,那就存在着变数。

即便是真入了阁,那也要先收拾好现在的烂摊子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