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家的日子照旧这么过,精细的食物吃着,女眷们心烦的是穿什么戴什么,沈太太还在替沈原寻摸婆家呢,耽误了两年,如今她也算大姑娘了。因着名声好,打听沈原的人家也很多,太太正在挑拣。
沈老爷很遗憾,那年准备把六娘嫁给县尊,后来发生了那些事,六娘跟着程家走了,县令也有了夫人,自家的五娘却成了个老姑娘。
沈太太却没这样看,沈原的年纪也不算很大,十七岁的年纪,正好嫁人生子,又有个好名声,好人家自然能挑拣一下。
等到沈原得知太太替她定了亲,她除了眨巴眼,也没别的反应,实在是有反应都没用。
太太倒是把沈原找来,和她细细说佘家的事,“佘家和我们家一样,也是世家高门,佘太太三个儿子两个女儿,如今给你说的就是那三公子,文采学识都好,如今不在家,跟着叔叔去了江南,等他回来就能办你们的事……这是你的嫁妆单子,你现在也要学着理一理……”
沈原木然又呆滞,这真是外面狼烟起,后宅歌舞升吗?
要是老百姓,本也就这么过日子。可沈家是个大族啊,老太太虽然只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沈家还有不少族人,沈老爷的哥哥外出当官,沈家族长的位置就落在沈老爷头上,你不得替族人多考虑一下吗?
她这内宅小女子都看出时局不稳,为什么这些男人却能视而不见呢!
太太还在唠叨“……比不得从前了,现在样样都贵,好在好些东西是以前备下的,倒不急,就是如今时新的丝帛锦缎贵的出奇,还不好找……你放心,肯定不会怠慢你,便是老太太添妆也不会少……”
沈原低头呐呐的道谢,真的觉得心灰意冷。
好吧,反正在哪里都是活着,沈家也好佘家也罢,走一步看一步吧。或许朝廷就一下子奋发图强了呢?
沈原也跟着掩耳盗铃起来,她现在定了亲,要在自己屋里绣嫁妆,可她没耐心,就只能装模作样。
倒是被她打听到了家里的粮仓在哪里,主宅这里自然是有一个,还有两个听说是在外面庄子上,要是粮仓里的粮食囤满,沈家三五年都不用怕饿着。
沈原想法设法打听到了外面粮仓位置,看是看不到的,就只是个知道。
就在沈原备嫁的时候,她那个只听见名儿,都没见过面的未婚夫哐当就死了。
听说是路上遇着匪徒,佘三公子一行人被匪徒给包了个圆,原本佘三公子和他叔叔还能留下小命,谁知道世家公子,娇生惯养大的,被匪徒抢了所有财物,然后两人光着身子淋了雨,受了惊,一病双双没了。
沈原看着手里快绣完的红盖头木然,得了,还得进小佛堂半年,这都是命啊!
就是沈家人也具都目瞪口呆了,这都是什么事啊。
而沈老爷和他的儿子们这回总算脑子清明了一些,沈大公子犹豫道“外头都这般乱了?那些匪徒都这么肆无忌惮了?”
沈老爷也在踌躇,佘家没了两个男丁,哭的多厉害就不必说了,佘家太太心疼儿子,甚至想让沈原替他小儿子守望门寡,沈老爷倒是愿意,还想因此给家里弄个贞节牌坊出来。
沈老太太差点把儿子骂死,“咱们家虽然同佘家刚刚说定,可佘家的聘礼还未进家门,怎么就要把五丫头的一辈子给毁了!我同你说,我老婆子指定不答应!”
沈老爷无法,只能作罢,沈原却对沈老爷彻底丧失了信心,这种不顾女儿死活的父亲,真是不要也罢。
过了半个月,沈家大老爷来了信,说是各地匪患频发,问老家怎么样,要是不稳当的话,让弟弟带着老娘去他任职的地方避一避,好歹临清有官兵驻守。
当然,来的时候不要忘了带粮草,而且大老爷说了,举家出动,老家的粮草就不要留下,都带走!
这是沈原趴在屋顶上听到的,她的心更沉,乱世的征兆已经起了。
沈老爷去和母亲商量,老太太却不愿走,她说她世世代代都住在这里,这里是家,是根,怎么得都不会走!
不过老大既然说了粮的事,那就把他那份给他便是。
于是沈大少爷压着粮食给大伯送去,家中照旧过日子。
两个月后沈大少爷跌跌撞撞回来了,沈原说自己乏了要休息,不叫不许进,然后关了屋门又偷摸跳上了房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