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园这块暂时让管家负责,等过些日子在派人过来。
此时就看出王家的短板了,能人太少,分工不明确,没有培养出有特长才干的人才。
王毅在回去的路上想了个点子,“让族学的孩子们轮流过来务农。”
“倒是可以,你想让他们学会打理庶务。”
“对,东西是现成的,我们应该培养多种才干的人才,不能只会读书啥也不会吧。没有希望得功名的,就要及时去学其他东西才行。”
“你说得对,我回去琢磨一下。”
“二叔,我觉得十岁以后就应该考虑了,十岁去考童生,给三次机会,考不中就要听族里安排去学手艺或者去打点庶务。
姑娘们可以宽松一些,但八岁往上就要学主持中馈,管家理事算账,不管怎样先培养起来总没错。不分男女,定期考核,包括人情往来,经济仕途都要考校。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nbsp; 其他不上族学的兄弟,根据个人的表现和特长,有脑子机灵懂事的,派去学手艺,三五年也就像个样子了。不行就花钱请人回来教,那反而比去外面学年头少。”
“对,师父教徒弟都要磨一磨的,你说的我记住了,确实不能这样无限制的耽搁下去,我们需要人呐。”
族长也清楚地意识到,王家缺少的不是钱,而是人才。
回去后王家村就忙碌了起来,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事干。
娘们除了做饭洗衣服还要去作坊做香胰子呢,男人要下地干活还要忙乎族里的事,人人都要出力。
老三又回来了一趟,他找到人接了珠花的生意,需要人去学串珠花,穿得好就拿去卖。
可惜人家目前不肯教拉丝累丝的手艺,只肯教珠花生意。
老三给了一本子珠花的图样,还带了个人回来,让村里人跟着学穿珠花,穿得好直接拿去省成店铺里卖。
老三已经联系好货源了,珍珠米珠和原料可以半买半赊,卖完了以后还可以继续合作。
这还是借了王毅和于庚的脸面才拿到的差事,人家看好王家村的潜力,愿意给你个脸面。
毕竟加上他俩举人功名还有两个县令,王家村值得关注一下了。
族长和族人得知又有活干,高兴坏了,安排人和房间专门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