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绾绾嫁给他的时候,自然也是清白处%子,这世间敢背叛他的只有书颖。从前的白月光,因为时移事易和帝王的矛盾,竟然也有蚊子血之态。
赵玮宠幸了张映彩三日,听说刘绾绾病情稳定下来,其实只要她不发病时,看上去一切都和正常人无异。(注1)
过了些天,赵玮去看刘绾绾,歇在她那里,也宠幸了她,刘绾绾气色也因此大好。赵玮有意试探朝堂反应,便下旨册封刘绾绾为贤妃。
就算皇后参与朝政,皇帝宠幸册封妃嫔在这个时代是天经地义的,朝中大臣就算是皇后的人,也不能因此反对。强悍如吕后、武后,都不可能阻止汉高祖和唐高宗宠幸册封别的女人。
但是朝中一些敏感的不喜欢皇后过于把持权力的人闻着了一种别样的味道,只不过此时没有人会那么傻去当出头鸟。
赵玮册封刘绾绾做贤妃之后,因为她不发病时柔顺眷恋着他,消去他许多烦恼,他因为歉疚和烦恼朝局,对她颇为宠爱。
张太后欣喜现在不是叶氏独宠了,并且侄女终于得宠,心思不禁活泛起来。于是在中秋时宴请百官女眷,趁叶皇后不在,又选平章苏沅的孙女苏婵儿、枢相韩平的庶女韩湘湘入宫,册封为德妃和淑妃。
苏沅在朝野威望极高,哪怕叶皇后和叶氏有很多党羽,但是苏沅在清流中门生广布。苏沅平时虽敬皇后的才能,可是人又怎么没有私心呢?
韩平原是叶家的姻亲,但是现在庶女入宫,他也没有必要偏向叶家,更不用为了支持叶皇后而造反。
赵玮明白张太后此举虽然是为了分书颖的宠爱,但是他从帝王的角度,这确实是防患于未然的好棋。
于是赵玮就在鹿血和方士丹丸的支撑下,轮轴的夜夜留连于后宫四妃宫殿。
这四位妃子并不像书颖一样,她们个个是清白之身跟他的,而且在床榻之上也不会以让他保重龙体为由拒绝他,更不会说她们喜欢勤于锻炼的男子。
赵玮一旦用习惯了方士丹丸和鹿血就停不下来,一停丹丸和鹿血,他就觉得浑身没劲。
这就像是对毒%品的依赖性一样,同时让他产生一种错觉:他的身子并不像预料的那样弱。
甚至他怀疑是书颖不爱他,才会常常拒绝与他同房。
帝王多疑十分正常,甚至他的多疑不无道理,书颖并没有对他坚贞,还谋算着至尊之位。不过书颖无论嫁给他之前还是嫁给他之后,真的从来没有害过他。
书颖就算明知他对她有所提防,也真心照料他的身子,想他活得长一些。她做好了准备,要中年以后才有机会登基称帝。
刘、张、苏、韩四位妃子受宠程度平分秋色,这事满朝堂皆知,最被打脸的还是一直因为叶皇后独宠的叶家。
叶世钊、叶书林、叶玉堂自然失望,可是为人臣子也不能强迫君王只能宠幸叶家女。因为叶家父子也明白家中必有皇帝的探子,所以他们也都私下告诫妻子兄弟,禁止在人前议论君王。
书颖在西北经略,主持西北恢复生产生活,督办新军。到了深秋时,还率军与北朝于燕云边疆小小交锋。
北朝的试探没有讨得好处,又惧于南朝大军火器、南朝原西军各部、新组建的西北8000天雄军和归附各番军的优势,连忙派出代表表示南北两朝是盟友,兄弟之邦。
书颖虽然志在一统天下,可她并不是穷兵黩武之人,她每回打仗都很重视先修炼好“内功”,尽量减小对民生的影响。
冬月时,叶世钊已经基本操持完了秋粮入仓及各种商业、人头税的核算。他将总账册交给政事堂,亲自跟政事堂的成员们汇报。
现在政事堂成员有:平章苏沅、火箭速度提拔的参知政事王甫、枢相韩平、吏部尚书范敬仁、兵部尚书孙彦之和叶世钊这个户部尚书。
几位大臣也各有事奏报皇帝,相携去福宁宫求见,却因为今日不早朝,赵玮到现在还没有起。几位大臣候在宫@门外,便有太监进内宫禀报,不久还远远望见淑妃韩湘湘的步辇出了福宁宫大门来。
显然昨夜是韩湘湘侍寝的,这位韩家庶女,美貌与韩泠泠相当,又正值十六七岁鲜嫩年纪,赵玮不管是为了平衡还是男人生理对她获有几分宠爱。
韩湘湘进宫后因为获宠而自觉爬到嫡母和嫡姐头上去了,十分能在赵玮面前温柔小意,以他为天,崇拜他、敬爱他,让他在书颖那里得不到的男人尊严都弥补了。
苏沅的孙女是嫡出,见地倒是不凡,几年前就听苏沅提过叶皇后之全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她知道叶皇后发明香皂、火器、改进冶铁、纺织、印刷技术,还是一位少年成名江湖的侠女,她在闺中就崇拜不已。
到她入宫前还拜读其诗词集,放在枕边,只觉当世文豪无人能超越。所以太后懿旨让她入宫,对她来说是晴天霹雳,可是皇命不可违。
苏婵儿入宫之后倒不爱在皇帝面前温柔小意媚宠,心中挂念将来如何与偶像共事一夫。赵玮因为她端庄,似书颖有时候待他的冷淡,心底倒没有那么宠爱她,为了平衡,所以也没有冷落她。
不过另有刘绾绾就是精神病的如狼似虎般要纠缠于他了,赵玮因为亏欠感而多加怜爱,总不能落下她。
张映彩得宠后,一边惴惴不安,一边开始思考着现在与梦中不一样,只要皇帝不再独宠叶氏,将来谁笑到最后也未可知。在张太后的督促引导下,她也想早点怀上皇嗣,所以极力讨好赵玮。
这些尚都是外话。
却说韩平见自己的庶女韩淑妃这个时辰从皇帝寝宫出来,脸都有点绿了,政事堂几位大臣垂头眼观鼻、鼻观心。
如参知政事王甫、吏部尚书范敬仁、兵部尚书孙彦之与叶皇后往来较多,不禁都心想:叶皇后之美貌,世间绝无第二个,那天下第一美人坐在后位上,都说她独宠后宫,可是他们从来没有遇上过叶皇后媚宠,纠缠皇上到午时的。
几位大臣再候了小半个时辰,才有太监来传他们去偏殿暖房。因为是冬月了,即使在暖房里,赵玮也披着狐裘大氅。
那雪白的狐裘大氅衬托着赵玮的脸有不正常的红色,颊上有些细细的红血丝,再看他眼睛,不但比从前浑浊许多,也布有血丝,眼睑的眼袋比去年重了不少,还显出些青灰色。
叶世钊抬头看过一眼后便不再看了,听着各位大臣跟赵玮汇报。赵玮却在中途忍不住打了个哈欠,这让几位大臣都不禁皱眉。
等到赵玮忽然觉得气喘心慌,命太监取来“红丸”,就连韩平都不禁心中有些意见,想到自己的庶女,只觉一口老血卡在喉头。
等到赵玮服下方士献的“红丸”,他才缓过气来,再听参知政事王甫汇报务实主义新标准下今年官员考核的初步结果和存在的一些问题。
等到未时末刻,众大臣才全都汇报完了,从皇宫出来。
王甫首先有了意见,忽说:“自皇后娘娘离京,宫中怕是无人看护皇上龙体。皇上擅服那‘红丸’只恐是极损龙体的。叶国丈,你也不向皇上进谏吗?”
王甫明着是质问叶世钊,实则并不是觉得是他的错,明显在暗示是韩湘湘之流入宫后的问题。叶世钊久在官场,也了解王甫的性子,自然不怪他。
“我并不通医道,如何进谏?”
吏部尚书范敬仁道:“下官说句犯上的话,皇上的龙体自小就不如何强壮,如今多服“红丸”,还新宠四妃,如何受得住?”
这个时代,言官并不是造反、祸害百姓或贪污,所以这种话并不获罪,最多是不讨皇帝喜欢。在正史上的宋代,大臣们明讽、暗讽皇帝沉于女色,皇帝都不敢反驳。
其实就算到了更集权的明代,大臣们提皇帝后宫之事也不会真的入罪,比如万历皇帝宠爱郑贵妃,但是大臣对此有意见,万历皇帝也没有以这个罪名将人处罚的。
韩平到底也是进士出身的,他相州韩氏也传承数代,听到范敬仁直接说到这个话题,他作为媚宠的韩淑妃的父亲脸上挂不住了。
韩平朝几位做了一揖,道:“是韩某教女无方,韩某回头让夫人进宫探望淑妃,提点一下她。”
叶世钊就算心里对韩淑妃有所不满,以他如今的城府也不会轻易表现出来,叹道:“亲家,这事儿也不能怪你。太后娘娘的恩典,你韩家还能抗旨不成?再说,皇后独宠并非长久之道,皇上只有皇后所出二子,到底单薄了些。”
书颖经略西北,就把皇子及数位奶娘都寄养在叶家,不想让张太后插手。
每位皇子身边有两位奶娘、四个大丫鬟、一位首领太监、四个小太监,平日还有裴青柠、叶玉敏、韩泠泠、张丹娘、往利丹珠看着皇子起居的事。
张太后不能插手皇子教养的事,颇为恼怒,但是当时书颖坚持,赵玮考虑到张家不堪,还有张太后的私心太重,就同意书颖将皇子安置在娘家。
兵部尚书孙彦之道:“太后娘娘虽然是为了让皇上开枝散叶,可是她也不通医道,如此安排,就没有想过皇上的龙体。”
赵玮的身体不好不是秘密,在他还是皇子的时候,朝野内外还觉得他活不过二十岁,没有命继位。大臣们还觉得将来的皇位会落在懿王世子等旁枝皇族子弟头上。
苏沅道:“我等过几日进谏皇上早立太子,以安社稷,诸位以为如何?”
如今赵玮只有叶皇后所出的两位皇子,苏沅这么说就是表示他并不会等着自己孙女生出皇子,然后支持孙女母子了。
苏沅不傻,他现在都六十一岁了,他的儿子的能耐没有那么大,就算苏婵儿能生下皇子,过十年皇子还懵懂无知,可他都七十一了。
他都不知道能不能活到七十一岁,就算他能活到那岁数,可那样高龄的他哪有精力护着他们母子击败嫡长的皇后母子?
苏沅这些年看得很清楚,皇后治国理政的才能还胜过了他,她会带兵,身上有一种肃杀霸气,而自己却不会带兵。让孙女去跟皇后为敌,只怕她将来不得善终,还给苏氏一门带来灾祸。
叶世钊发现大家都看向他,只好表态:“皇上春秋正盛,皇子也尚年幼,只怕不适合提议早立太子吧?”
王、孙、范等人也附和早立太子的话题。韩平就算有过庶女生个皇子外孙的心思,但他不是认不清形势的人,于是也跟着附和。于是政事堂的几个人达成一致意见。
过了些时日,等到秋粮和今年赋税均都统计好了入库,吏部考核都完成了之后,大早朝时政事堂大臣联名上书奏请皇上早立太子。
余下臣子见这个形势也纷纷附议,赵玮高坐于龙椅之上,看着这样的现状,心中一阵气堵。
赵玮瞥了叶世钊一眼,觉得这是自己纳妃之后让他不安了,所以他开始行动了。
赵玮听完众大臣的话后,压下怒气,不咸不淡地说:“叶尚书,皇子今年是何年岁,学问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