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叶氏出嫁多年,自父亲调进京后,二十多年不曾回家来。
此时儿子进京科考,她就顺道带着女儿回娘家探亲,自然讲究一些排场,免得被今非昔比的娘家低看了。娘家的人都重视她、敬着她,她在婆家也能自抬身价。
原来这叶大姑姑嫁到太原王氏为妇,早年也颇为不易。因为丈夫曾经为了求娶她而要死要活,拒绝了他姨表妹,这事让王老太太记恨上了王叶氏。
之后几年,叶清江虽有爵位,但是升官不快,到了叶世钊被太后和安阳郡主强逼,叶家男儿并没有什么大权,那几年叶大姑吃了好些苦。
但是近几年,王叶氏娘家弟弟叶世钊平步青云,侄女、侄儿比弟弟还名气更盛,侄儿少年得志,二十岁出头已官居四品。
他虽是武将,可是他是皇帝同门心腹兼大舅子,现在的老丈人是文臣枢相,又是侯门长子,与普通武将不可相提并论。
太原王氏虽是前朝就传承的大族,可如今阖族人也无一个有叶世钊、叶书林、叶书颖的本事和官运,王叶氏在婆婆面前总算扬眉吐气了。
到去年赵玮非要冒着朝廷反对、不顾刘尚书颜面和自己的颜面也要废后立叶书颖,王老太太年纪又大了,更不敢如往日一样找儿媳麻烦了。
这回王家一起来京,自要先在叶家借居些时日,却也要摆足太原王氏的派头。叶大娘子的丈夫也只是当着一个没有差遣的散官,不如他父亲官至一路转运使(现已死了),或像丈夫的祖父一样在真宗朝官至礼部尚书。
王叶氏没有想到这王家讲排场居然给现在的叶家姑娘和少夫人造成不便,但是这位韩氏这么不给她面子,她心底也有些不悦。
那周嬷嬷也有些尴尬,才又介绍说:“少夫人,这来的贵客也不是外人,是侯府的大姑奶奶,您今年才嫁过来,所以不知呢。”
韩泠泠就算再不喜欢王知敏,这时也得表演出意外的样子来,然后朝王叶氏轻福身,笑道:“原来是姑妈来了!真是大水冲了龙王庙了,我没有认出来,请姑妈恕罪。”
玉敏也道:“我记起来了,端午前祖母收到姑娘来信,我一直忙着府内外的事,竟然也忘了。姑妈快请进!”
王叶氏才道:“是我们远道而来,行礼人马多,耽误侄儿媳妇和大侄女儿的事了。”
玉敏落落大方:“自家亲戚,不必如此外道。”玉敏见府里一个管事的出来,她就直接吩咐,快些疏通过道,安顿车马行李。
玉敏和韩泠泠表面和气迎了王叶氏、王知敬、王知敏进府去,到了二门时,还有裴青柠亲自迎接。
稍作礼节问候,就迎了他们去叶清江、卢氏的院子去。
王叶氏并不是生在洛京伯府,也不是在洛京长大的,当年叶清江长期在外任职,旧府邸中只有几个老仆守家。昔年王叶氏来过几次洛京,府内还是比较朴素的。
今日一见,伯府升为侯府,之前断断续续经过修葺,去年皇帝将精致富丽的原郡主府赐给叶家,此时已经面貌一新。
太原王氏就算再怎么名门世家,如今在朝中无人当三品以上大官的情况下,想在京中这样好的地段置办这样大的屋子,也非常困难。
其祖上的相府是敕造府邸,既然相公不在了,当然被收回了。他们在京也有地产,不过长时间没有主子居住,一时也收拾不出来,也不能摆放侯府规制的摆件。
但见府内仆妇丫鬟行走如风,进退有度,规矩严然,便知这气象不同了,王叶氏心头反而有些情窃起来。
进了叶清江院子的大厅堂,就见他们老夫妻已经坐在堂上了,厅堂上还守着七八个丫鬟。
王叶氏一进厅堂就落下泪来,跪了下来:“爹爹!母亲!”
卢氏已经扶着王叶氏起来,母女抱在一处落了一会儿泪。王叶氏又让王知敬、王知敏向二老问安,两人都行止大方,跪倒在地。
那王知敏长得像小时候的书颖,因为她原本长得就像明妃,这倒并不奇怪。
只不过现在的书颖模样精气神与明妃相差很大,别人看到王知敏时反而只觉得她就是普通像她,见惯了美人的叶家也没有很大的惊艳感了。
王知敬与书林有两三分像,另有七八分还是更像他父亲,长得倒挺俊美的。但是在韩泠泠看来,和书林站一起也不过是土鸡瓦狗。
叶清江和卢氏都让他们快起来,卢氏又招了玉敏、韩泠泠到近处相见。
玉敏微笑道:“祖母,方才在门口时,我们和姑妈、表哥、表妹已经见过。”
王知敏好奇又复杂地打量了玉敏、韩泠泠一眼,但是她这时并不想露出惹人嫌疑的事来。
叶清江又招来小厮,说:“你去二郎院子里看看,要是温书不忙的话,便过来见见亲戚。”
王叶氏忙道:“爹爹,侄儿读书要紧,不要打扰到他才好。”
王知敬也道:“该我们去拜见舅舅和表弟才是。”
原来这王知敬比书林还大两个月,只不过他还未高中,想到等高中之后再定亲,从而能结门更好的亲家。
王叶氏自己一共生了二子二女,丈夫两个妾氏也共生了二子二女,王知敬是王叶氏亲生的小儿子。
她的长子王知敦被老太太溺爱坏了,没有什么读书的毅力,她的长女王知玫已经嫁像了晋阳侯府,倒也是一门好亲事。
王知敏是这八个孩子中最小的,也是王叶氏及兄长、姐姐们最宠爱的。
叶清江道:“你舅舅现在公务繁忙,天不黑他也回不了府来,你大表弟在军中,要明日晚间才回来。这两人,你们今日是见不着了。只有你二表弟在家备考,可传了他来。”
王叶氏听了不由得失望,满怀着期待娘家能给她大脸面,好让两家的下人们都看看,如今进府来,在门口让侄儿媳妇一说,进府后才知一时见不到出息的弟弟和大侄儿。
王叶氏面上笑道:“弟弟如今位高权重,朝廷的事要紧,我们是亲姐弟,迟几天,等他休沐了再见也是一样的。听说大侄儿可是了不得,年纪轻轻,好大的名气,就已做了三四品的官了。”
王家的老爷子死了四五年,现在王家就没有一个三四品的官了。
韩泠泠这时也想起来,王知敏进宫时,还托了王知敬高中后升到五品官才符合要求,之后王知敏成为征采的秀女入宫。
卢氏才微笑道:“也好。如今就先在府里住下,晚膳时总能见着的。青柠,客院都收拾好了吗?”
裴青柠恭维笑道:“早几日老太太就叮嘱了,当然已收拾好了客院。外甥也是读书人,就住二郎旁边的一个小院,姐姐和外甥女就住老太爷、老太太西边的小院。”
王叶氏朝裴青柠福了福身:“有劳弟妹了。”
裴青柠说:“姐姐不必客气。”
王叶氏三人喝了茶水,卢氏便让他们先去安顿休息,酉时初来他们院子摆饭,于是大家才先各自散去。
玉敏是个聪明敦厚的女孩子,所以她为人处世一点也不像安阳郡主,不但得玉堂疼爱,与书颖、书林都交好,与出身不凡的新嫂子也如姐妹。
将来的娘家女主人毕竟是嫂子,而不是祖母、母亲,何况她亲生母亲也不是裴青柠。玉敏只是敦厚,但她不是傻瓜,自然与韩泠泠交好。
所以等散场时,玉敏就拉了韩泠泠问:“嫂子,你是不是不喜欢大姑他们?”
韩泠泠才道:“我可不想挑事,但是……大妹妹也小心一点,不要被人白利用了去。”
韩泠泠不想惹出事端,但是按照梦境记忆,王知敏可是一个吃人不吐骨头的,连明妃一个死人都被榨成骨头渣了,活人就更难说了。
本来朋友或盟友互相支持不是什么坏事,但问题就在于王知敏是一个好处全都她拿,坏事全由别人背的人。
那心机深沉、心狠手辣、伪善阴毒、不知感恩、没有测隐之心,让韩泠泠不寒而栗,她就怕将来叶家被这么一个人踩踏、背黑锅。
玉敏奇道:“嫂子何出此言呢?”
韩泠泠斟酌一会儿,才说:“那我说句实话,大妹妹不要见怪。王家已逝老太爷在时,太原王氏仗着传世名门,总有些能耐的。叶王两家当初是亲家,早些年叶家空有祖上爵位,祖父、公公都是唯一的男丁,官途不顺。
也没有见王家真心帮衬着些,如今娘娘、公公、官人如此风头,王家老太爷也恰好走了三四年了,倒是上门来了。我娘家虽然不是侯门,传承也不及太原王氏,可也没有这样的亲戚,也不是这样做人亲戚的。”
玉敏冷静一想,她从小到大也没有听说王家和家里多有往来,除了年节时的普通礼节往来之外,就没有一点消息了。而近年来,王家送来的年节礼确实比她刚学管家时厚了几倍不止。
“还是嫂子见事明白,我会小心一些的。”玉敏拍了拍她的手背,顿了顿又说,“那种去别家里作客,带这么多车马堵了人家门前通道的,我也是头一回见。”
韩泠泠暗想:怕是因为王家老太爷一逝,只几年间就现颓唐之势了。还得等王知敏封妃,外有王知敬,再套上分支的颖川王氏的王逸飞,太原王氏又重现辉煌。但是有我在,我就算拼了命,也不会让叶家被王知敏吃得骨头都不剩的。
……
韩泠泠有这样的心事,表面乖巧文静的王知敏何尝不是心掀巨浪?晚膳时,王知敏就见到了侯府的富贵气象,就算她祖父在世也有所不及,何况现在?
还没有见着传说中最当世无年轻人能及的“书字兄妹”,那玉堂、玉敏居然也品貌非凡;继子刘浩凌目光清正,裴青柠生的一小女儿、小儿子粉雕玉琢像个仙童。叶书林娶的还是当今枢相韩平的千金韩泠泠。
自从书颖彻底改变原著格局时,原著剧情惯性作用在男主角赵珏身上,同时也作用在王知敏身上。只不过王知敏去年才十岁,连书颖在十岁时尚只能躲着读书练武,做不了别的事,何况是王知敏?所以王知敏得了“重生记忆”又能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