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笑拥江山美男梦(19)

这时太医终于过来,为赵珏诊断。赵珏为情忧愤郁结,才致气调不顺,这时一口血吐出来,倒还好些了,只不过他所思所忧太多,于养生不利。这相思病终还得对症下药才行,王府如何令他调养,且不细述。

书林为妹妹委言陈明情况也是书颖的意思,在书颖看来赵珏有利用价值,但目前来说价值不够大。

只他是宗室,不事先言明的话,她有吊着他的名义终究是掉价了,如果说清楚不可能,他惦念时也就不会把她归于姬妾之流了。这样,如果有需要时找他办点事,身份还是平等的,他做不做就看利益够不够了。

书林跟书颖言及赵珏似乎很受打击,书颖并未放在心上。过了重阳节后,兄妹就带着行李,驾车离京前往南阳。

……

书林、书颖带着小厮侍书和一个丫鬟侍剑赶往南阳。侍书和侍剑赶车,车上载着行李和送给师父的礼品,兄妹俩则多骑马。

四人路上穿着朴素,赶了两夜天的路到了南阳城,寻到南阳侯府附近。侯府一条街上多是侯府的族亲或者姻亲,由侍书多方打听,他们终于寻到了柳家。

柳墨卿是南阳侯府的堂弟,那就是说他祖父也是南阳侯,只不过是祖父祖母都去世后分家分府。因为现在柳墨卿母亲还在世,柳墨卿的兄长也算是会经营。柳家还尚是豪富,屋子就不小了。

书颖这时坐在车里,穿上了贵族人家姑娘才用的料子的衣服,头上还戴上了珠花。

等到小厮、书林去敲门说明情况,柳家门房听说是京城靖安伯府的公子和姑娘,还是爷里老爷的弟子,连忙邀他们进府去,又引小厮丫鬟去安置车马。

接待他们的不是柳墨卿,而是柳母张氏和柳墨卿的嫂子王氏,因为当家的柳墨云现在去巡庄收粮了,柳墨卿则逃避相亲,不知躲哪个朋友家去了。

张氏和王氏一见走进来见礼的少年和少女,眼睛都忘记了眨,只觉置身仙境之中。

从前她们不知仙人是什么样的姿容,直到见到了他们,一切幻想都有了现实的参考。从前年轻时的柳墨卿已经名满南阳,是南阳少女的春闺梦里人,可是见着了叶书林,方知年轻时的柳墨卿也不至于倾国倾城。

“晚辈叶书林/叶书颖给师祖母请安,给柳伯母请安!”因为上面坐着的是大了他们两辈的柳家老太太,初次见面,书林和书颖就跪下给她磕了一个头。

柳母像是从梦中惊醒,连忙起身扶起书林,而王氏也去扶起书颖。

柳母近处看到书林、书颖眉目出尘,钟灵毓秀,心中更加喜欢:“好孩子!怎么行如此大礼呢!”

书林恭身道:“这是应该的。蒙师父不弃收了我二人入门,早些时日就该来拜见师祖母和伯父、伯父,奈何晚辈二人家中还有些俗事,直到现在才来。该给师祖母多磕几个头才对!”

书林像是又要跪下去,柳母却用力拉着他:“不用磕!不用磕!你这么好的孩子磕坏了怎么办呢!我可得心疼死了!”

书林、书颖并非有奴性,这给师门长辈磕头和奴性是两回事。

书颖自觉此次来柳家,不但是为了学艺,也要借此培养联络感情,便于将来收拢南阳侯一脉的人支持她。要是叶家像裴家一样累世掌着西军,屏护西疆,那么她不这么费心奔波。

可惜叶家爵位虽然还在,可是当年父亲壮志未酬就被安阳郡主当“收藏品”了,要是没有爵位,叶家只是一个二流的官宦人家。叶世钊被耽误了十六年,这下振兴叶家的重任只能交到下一代。

柳王氏牵着书颖的手打量:“这是菩萨身边的龙女吗?怎么能生出这样好看的仙女儿来呢!我要是有个这样神仙般的女儿多好呀!”

柳王氏和婆婆一样,只生了两个儿子,还有一个妾氏生了一个女儿,目前才四岁。柳王氏身体还不错,就没有留儿子儿媳在家拘着了,让他们追求前程。大儿子年二十二,已经成亲多年,如今在外地为知县,小儿子外出游学,备战科考。

“伯母过誉了。”书颖这时还得装一下,不敢当活小泥鳅。

柳母和柳王氏忙让他们坐下喝茶,问起他们路上辛苦,书林微笑道:“京城离这边并不远,我们一路来都还太平。我和妹妹都是习武之人,倒没有觉得很辛苦。”

书林再问柳墨卿的去处,他说要去给他请安,柳母才面露难色:“你们师父日前出门去,也不知去了何处,如今还未回来。”

书林、书颖面面相觑,书颖想了想问道:“他不会去京城吧?我们一路来并没有遇上他。”

柳母轻叹道:“应该不至于。怕是去了水镜真人、横舟禅师那里,走之前还称要出家。”

书林、书颖瞠目结舌。

过了半晌,书林才道:“师父为何要出家?是要学裴哥的师父吗?”

柳母叹道:“你们师父自小与别个不同,事事都有些不一样的主意。”

书颖想了想,问道:“那让师父的朋友劝劝他,不知行不行呢?出家有什么好的,我在京里还有人劝我出家,我就偏不出家。”

柳母奇道:“孩子,你小小年纪,怎么有人如此狠心劝你出家呢?”

书颖低下头去,才说:“因为我沾上了一桩极荒唐的婚事,他劝我出家是想我好避开这婚吧。但是,这种事能避,不出家我也避得开。要是避不开,出家也没有用。”

听到“出家避婚”,柳母算是找到知音了,只不过他们都是小辈,她不便跟他们说得太多,只道:“你们师父独来独往习惯了,所以考虑出家。可是人这一辈子还是热热闹闹地过更好。”

说到这里,下人来问叶家兄妹车马行李安顿之事,柳母道:“安排在靠近老爷院子上房吧,让秋儿添置用具陈设,不可慢怠!”

书林、书颖又起身施礼,口内道打扰。他们兄妹二人本就打算在南阳租个院子更加自在,只在学武困惑时去问,没有想在柳家长住。

柳王氏拉着书颖道:“你们是弟的徒弟,只当是在自家一样,有什么缺的只管来告诉我。”

兄妹二人又称谢,柳王氏又道:“今儿不巧,不但你们师父不在,我们家老爷去巡庄了。”

书林道:“原是我们不请自来打扰了。”

“不用如此外道,你们一路风尘辛苦,先去安顿休息一下吧。”

&nbs-->>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p;兄妹去收拾休息,傍晚去老太太院子赴宴,送上礼品。

书林在宴上见着二房柳墨雨和他的两个儿子,书颖也见着了二房太太崔氏和两个柳家女儿。

这柳崔氏倒和书颖母亲是同族远亲,崔氏本枝族人丁繁多,只不过现在已不是权贵了。如今书颖的外叔祖还有个子爵爵位,因为书颖的外祖在任上早逝,又没有儿子,只能兄终弟及。

崔家一门爵位虽然已经不高,但是崔氏一门余威犹在,女儿都比较好嫁。书颖母亲在父亲已逝时,叶家也不会毁婚,柳崔氏是远枝崔家女儿,属于平民了,还能嫁到南阳侯堂弟,也属于高嫁了。

叶家兄妹两个大祸害让二房的孩子是大开眼界,特别是柳家的女儿,不过十五六岁柳思言,遥遥见着书林,芳心大乱,不过她也已经定亲。

二房的两个成年儿子已经成亲,他们对着书颖虽然惊为天人,但是知道她是伯府的姑娘,不可能嫁于柳家二房儿子做妾。

在柳家休息一夜,兄妹二人便说要在南阳租个小院长住着,方便跟柳墨卿学武。

柳母极力留客,书林作为长兄再推辞,又道:“师祖母厚爱留住,原不该辞。只父亲允我们兄妹二人出来学艺尊尊告诫,不得给师父家添麻烦。让我和妹妹租个院子住着,学会自己料理庶务,知道些柴米油盐,那也是学问本事。”

柳母这才知道留不了客,便让二房柳柳墨雨帮他们寻一寻外头的院子。柳墨雨在南阳县做师爷,这些庶务倒是他所擅长的。

……

竹隐寺中,柳墨卿正与横舟禅师品茗。

横舟是他少年时就结交的忘年交,数年未见,情分却未减。

柳墨卿烦恼家中俗事,言及想挂在竹隐寺出家。

横舟只抿着唇淡笑,摇了摇头:“柳贤弟,你红尘未了,如何出家?”

柳墨卿道:“你怎知我红尘未了?我说了了就是了了。”

横舟道:“柳贤弟红尘心未了,与我释门无缘。已在老纳这里住了两日,还是早些归家去吧。”

柳墨卿呵呵:“你是不是嫌我多吃了你们的斋饭呢?”

横舟摇了摇头,正在这时,一个知客僧来请示:“师父,来了两个年轻香客,称是柳师叔的弟子,要来拜会柳师叔。”

要柳墨卿不禁讶然,横舟微笑道:“老纳说过你与释门无缘,果不假吧?”

柳墨卿心头一跳:“那两人是何模样?”

那知客僧道:“男子十五六岁,女子要小几岁,均是天人之姿。”

……

夕阳西下,马蹄答答声响,踏着野菊青草的冷香。

书颖回头看看渐行渐离得远的竹隐寺,长长舒出一口气:“哥哥,幸好我们来得及时,否则师父被剃光了头发,可要丑死啦!”

书林笑道:“难不成比契丹人的发型还丑?”

书颖眼珠子滴溜溜转:“契丹人的发型丑是丑了点,好歹有几根,能称得上发型。和尚没有头发,就称不上‘发型’二字。”

柳墨卿睇了两个徒弟一眼:“你们两个像两只麻雀一样乱叫不停,有没有点尊师重道的本份的?”

书林解释:“师父,我们就是尊师重道才马上来寻您。有道是‘头可断、血可流,发型不能乱’,您这当掌门的突然入了释门,这怎么说呢?”

书颖像是相声的捧哏,笑道:“掌门背叛本派,投入别派怀抱。”

书林哈哈一笑,说:“妹妹,你说都当上掌门了,为何还要背叛本派?”

书颖才说:“难不成竹隐寺有少林的《易筋经》?师父自知本派功夫不好,打算忍辱负重潜伏在竹隐寺偷学绝技,好将来再回来光大本派?”

柳墨卿实在忍不了,拿着两个核桃就往两个劣徒身上打去,他的暗器号称天下第一,这两个暗器打出正中两个劣徒的哑穴。

这时书林、书颖每当想说话,就觉得提不上气来,只能手舞足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