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三章合一

等着回来,林小松就不好意思的说:“平时我们执行的挺好的,最近有一批活,大家赶工,就顾不得了。”

孟爱华看着半天没吭声,最终问了句:“出过事儿吗?”

林小松卡壳了一下,本来还是笑眯眯的,这会儿脸色也严肃了,点点头:“每年都有,避免不了的。工人有的是着急干活,有的是嫌弃麻烦,有的是觉得自己老工人了心里有数,总是不按着规定来。但这种事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出了事就是一辈子。”

孟爱华就不吭声了。

何熙拍了拍她,示意往前。这会儿胡勇才开始介绍:“我们这个壳体加工线一共是十六个步骤,第一个是用一台圆台铣床,对大小面进行加工,随后是四台铣床对前盖面、后体面及其孔系进行加工。再往后是两台铣床对上盖面侧面及孔系进行加工……”【注1】

他带着何熙就将这个大车间走了一圈,何熙也看了,即便半自动化的六台铣床和两台钻床,其实也很落后。

要知道,这生产线是六十年代进口的,但是别忘了,技术封锁可是在呢,真正的好东西,先进的生产线是不会给我们的,也就是说,这生产线进口的时候就已经落伍了。

所以,布莱克说话很难听,但不得不说,对于啤酒国这样的工程机械大国来讲,真的是太落后了。

这车间非常大,何熙又要深入了解,等着讲完了,出了车间,就已经到了六点多了,胡勇就说:“今天你们刚坐车来,晚上就不加班了,明天我再安排你们去锻造车间、模具车间,热处理车间和机动车间参观,先吃饭休息吧。”

晚上自然还是特色菜,量大又好吃,不过何熙瞧着,中午还一个劲儿不让她吃,自己吃的肚圆的孟爱华晚上就没怎么拿筷子。

等着回了屋,她俩住一起,何熙就问她:“你今天被震撼到了?”

孟爱华倒是不吃惊,何熙那么厉害,怎么可能瞒得住她?再说,这也不是需要瞒的,孟爱华就开口:“我原先总觉得,我们的工人肯定是比不上外国的,不过真没想到,这么苦?”

“也不是没人告诉我,我爸说他年轻的时候在车间当搬运工,一天要扛上万斤的货物,我只当他吹牛,怎么可能?但今天看看,怎么不可能啊?”

“我心里真挺心疼的!”

不过她说了也不好意思:“你别笑我,跟个大小姐似的,不知人间疾苦。当然你笑也没事,我进去待了三个小时,都觉得嗓子疼头疼,他们呢?我们的工人为什么不能人家一样,在宽敞明亮干净的车间里工作呢?”

何熙哪里会笑话她?不知不怪,知道了有这样的反应,才是夏国人。何熙就说:“放心吧,我们不就是奔着这个来的吗?只是需要时间。一时半会,我们做不到。”

孟爱华倒是明白的很:“我知道,你在努力。我就是觉得我不够努力。”

何熙拍拍她:“那就好好干。不过,你今天这一心情不好,我倒是觉得你看起来有人味多了。”

这话让孟爱华直接抬起了头,不敢置信:“我怎么没人味了,就……就算我一开始在泰斯做事糊涂,那我后来不是改了吗?”

何熙坦言:“那比较像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是情绪的发泄,不是心里的认同,但今天,不一样了,孟同志,恭喜你,加油吧。”

何熙说那句话,孟爱华本来还有点不解,但听着就明白了,想了想点点头:“是,我得加油,为了宽敞明亮的车间,为了安全的数控设备,加油干!”

第二天开始,何熙带着人就将整个齿轮厂走遍了,何熙有的地方看的走马观花,有的地方看的异常精细,还直接找技术科的技术员或者一线工人聊一聊,有时候觉得不够,甚至要找好几个人聊。

但即便这样,大家都非常配合,见了她还笑嘻嘻的。

何熙原以为,这是齿轮厂的人都热情,她还夸呢:“我问什么都特别耐心,真不错。”

胡勇直接跟她说:“那是因为服气啊。你不知道吧,布莱克那辆车就是悬臂梁装配的时候,少了一颗螺栓,他们开回去用机器测试,发现悬臂梁真的有隐裂。现在东汽和我们厂都知道了,你何熙第一天来,就救了布莱克一命!”

这就有点夸张了。

何熙就说:“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们发现有抖动,肯定回去会检查的,就算一时查不出来也会换车的。”

胡勇就笑了:“你就不懂了。布莱克不积口德,天天嫌弃这个,损那个。又把他们的技术吹的牛的上天了,结果他们的进口车才开了几个月就出了这么大问题,还是自己的装配错误,最重要的是,他自己都查不出来,让你一个夏国人一眼看出来了,大家肯定要高兴啊。”

“你别觉得这样没意思,人不就是活一口气吗?我们的确跟他合资,但又不是父母祖国都卖给他了,他天天这样,谁不生气,我们也不是不知道差距,就是高兴高兴!”

何熙一想也是,就不吭声了。

齿轮厂这边设备多,产品杂,人员也多,何熙是足足看了四天,才逛完了整个厂子,随后就扎在了技术科,和齿轮厂的技术员,加上自己带来的两名技术员一起商讨设备如何更换的问题。

她其实心里已经有了整套的方案,但毕竟她不是最了解这个厂子的人,也不是最了解这个时代的人,所以需要跟大家再磨合切磋,而且,齿轮厂自己的意见也很重要。

胡勇几乎是每天都到技术科来几趟,不一定待多久,但是早中晚一趟不缺,甚至有空就转转,倒不是他闲——即便齿轮厂被托卡集团这么嫌弃,但其实作为全国最强的齿轮厂,它的生产任务也是很紧迫的。

胡勇来一是为了显示重视,二是为了有问题立刻解决。

这天恰好到了中秋,胡勇中午就过来跟何熙说:“你们下午别干了,转转去玩玩去,都中秋了,不能天天在这里混着。”

何熙这会儿正忙着变速箱壳体生产线的设备构成呢,听了后摇摇头:“算了吧,还是正常上下班正忙着呢,胡厂长,我看了你对壳体生产线这边的要求,就是想把六台铣床和两台钻床都换成数控的是吧?”

一听这个,胡勇立刻过来了,点头说:“是这样。目前我们这里全部是普通机床,都是由工人手工操纵,一来生产效率低,30个不同部位,这么多面,实在是耗时太长。二来是精度不够,不同人的加工水平是不一样的,这就导致我们出产的壳体虽然能合格,但是偏差率太大,比之人家的先进水平,差远了。”

“所以想要将重要设备都换成自动的。”

何熙接着说:“可是数控铣床虽然进步了,但远不如加工中心更好用。有了加工中心,很多活就不用工人凭经验来了,偏差率会小不少,产量也会提高。”

加工中心其实就是带了自动换刀功能,且有刀库的数控铣床。一台铣床就那么贵,何况是加了这样的高级功能和这么多的刀具。价格不菲。

所以,何熙一提出来,胡勇就苦笑了:“我哪里不知道加工中心比数控铣床要好的多。可这就是一个车间,要是换的话,加工中心就要六台,我们这么多车间呢。这个换法,你就算有那三十万台发动机销售量,也顶不住啊。你要做整车的,我得给你留下余量,这些困难,我们工人能克服。”

显然,胡勇就是为了何熙着想,他还说:“这种半自动的我们都能做的不错,你放心好了,数控的我们绝对不会拖后腿的。你相信我们。”

何熙真是特别感动。

有些人做事归做事,但能有一分好处,绝对不会只要半分。可胡勇他们,何熙没提出来,已经处处在替她考虑了,为的就是两个字:夏国自己的整车。

这太真挚了。

何熙直接说:“胡厂长,您真是让我没话说,谢谢。不过,我提出加工中心,也是有我的想法的。正常来说,这个车间的确是需要六台加工中心,但是我有一种办法,可以将生产线改造成为组合机床生产线,一条生产线只需要1台加工中心,这不是节省了很多吗?”

胡勇的眼睛都亮了,“真的?你说来看看!”

何熙直接将设计图铺开了:“第一台是三面立卧复合式钻孔机、锪面组合机床,第二台是三面立卧复合式攻丝组合机床,第三台是三面卧式钻孔组合机床,第四台三面卧式攻丝铰孔组合机床。它们分别都能完成四道工序,也就是说,可以直接替代五台加工中心和一台钻床。”【注2】

何熙又指着其中详细的解释说:“这是他们中间做的改动,您可以看看。”

趁着胡勇看,何熙接着说:“这样,原本的工序就会从16道减少为14道,节省工人四人,一个八小时班可以多生产一倍的量。年生产量大概在八万台左右。您看怎么样?”

何熙说完,胡勇一直趴在桌子上看,半天都没吭声,何熙知道他肯定在心里研究计算,但凡能干厂长的没有不懂业务的,她就没吭声,到一旁坐着歇息了。

这几天是真的忙,不过成绩也可喜,原本觉得这么大的厂,想要捋过来,很麻烦,但现在看,再有一个星期就差不多了。

又过了二十分钟左右,胡勇这才抬起头,眼睛看着何熙都冒光,这光芒可比那天来的时候,给布莱克诊断汽车要亮的多,“何熙,你的脑子怎么长的啊!这种法子你也能想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