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三更合一

毕竟,卖货可是要口才要人缘的,不是谁都能干。但是力工谁家顶梁柱不能干?讲解不会,手脚麻利干净的去接待,还不会吗?

这就是实打实的钱啊!

这会儿谁能说何熙无情,所有人都异口同声:“放心吧。保证给你干好!”

这一天晚上,整个小李村的油灯几乎都亮到了半夜。

家家户户都说的一个话题:自家人适合干什么,该怎么分配?

而李家,当院子里的人都散去空了后,一家人开始慢慢收拾地上的板凳果皮瓜子壳,张贵芬则拉着何熙说:“晴晴啊,你做得对!干什么事不能刚想着自己,得想着大家。这样有人帮有人扶,才能走的长远。你姥爷就是这么干的。”

何熙依稀记得她姥爷李楠和,似乎挣了不少的家业回来,应该也是个做生意的好手。

她点头:“我记得呢。”

张贵芬又说了会儿,才慢慢回屋,不过何熙还听她念叨:“老头子啊,晴晴像你啊。刚刚那情景,我都以为回到四十年前了。”

激励自然是有用的。

第二天一大早,何熙就听见外面说话声一阵一阵的,等着她睡醒了出门,就瞧见平日里有些脏乱的土路,这会儿全部都扫了一遍。

虽然不能跟水泥地比,但地上的垃圾都不见了,路旁的乱七八糟的东西也都收走了,各家门口的杂物也整齐了。

就连地上乱跑的鸡牛羊都被赶进了圈里。

隔壁八十岁的大毛奶奶这会儿正给自己外面的菜地扎篱笆,瞧见何熙就说:“晴晴啊,我们也帮不上什么忙,这不把村子打扫干净些,看着舒服。”

不过她挺遗憾的:“就是土路怎么都灰多!听说城里都是水泥地,一点灰都没有。那才好呢!”

何熙感动的不得了:“奶奶,您放心,我保证给咱村铺上水泥路。”

大毛奶奶牙齿都没了,一笑黑洞洞一样:“真的啊,那我等着。”

另外,更有会来事的小媳妇和大姑娘,直接找到了李家,说是报名后勤。

何熙不懂这个,不过昨晚李一民和舅妈王淑梅已经分好工了,培训的事儿由她负责。

舅妈就分了组。

懂事且干净利落的分在第一组,今天临时上。

其他的则分在后面几组,需要培训一下。

还有一个活,何熙专门说好了,就是烧水,这个活指派给孤寡老人,让他们也挣点钱。

到了上午十点,看泵的人陆续进村的时候,整个小李村精神面貌完全不同往日。

进门有接待,问什么都能明确告诉你,看完了回来还能去村委喝杯浓浓的茶水,看着具体资料再聊聊,每样都可心。

不少人都对着何熙说:“你们弄得可真不错,东西也好,服务也好,我不定都不好意思了。”

服务好,东西也好又是急需的,尤其是大杨树村和小王村四台水泵安装完毕后,示范效应出众,短短几天,小李村抽水泵的大名就传的几个镇子都是。

自然生意也好,一天总有两三单,不过十来天,就卖出去二十多单,上百台了。

定金到手都有小十万块。

李一民开始让李季军和李仲国陪他抱着箱子一起睡,可就这样也越放越心突突,恨不得到哪里都抱着箱子。

眼看一个大好青年就要被钱财所累,何熙就拉着他去了镇上,先是给海州厂汇出了定金,去了一大半,又留下了三千块的机动钱,剩下的钱都存在了银行卡里,还让他三天来存一次。

李一民的危机这才解除。

不过回到家后,又变成了另一种的紧张。

张贵芬摸着那些钱和存折,简直不敢置信,没一会儿就得问何熙:“这些钱都是咱挣得?”

何熙脾气好,一遍遍回答:“是,都是咱的。”

张贵芬又问:“那这一千块干什么?”那是何熙专门留下的。

何熙就说:“我听我舅妈说,我小时候那次落水生病,病了好久,家里那会儿穷,没钱了,你就把姥爷给你买的缝纫机卖给别人了,换了一百二十块钱。姥姥,这是给你买缝纫机和零花的。”

张贵芬哪里想到何熙记着这事儿呢,眼睛一下子就湿润了,老太太泣不成声:“你……你这孩子,怎么都记得啊。”

不过她也说了:“我知道就行了,钱别乱花,我现在眼睛都花了,哪里还能用缝纫机?”

何熙却说:“那就摆着好看。反正得跟您买。不但要买这个,等着以后还要给您买冰箱彩电洗衣机,让您过好日子呢。”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

张贵芬只觉得心头烫烫的,搂着何熙就忍不住叫了起来:“我的晴晴啊,我的晴晴啊。”

等着祖孙俩热乎完,老太太就拿着钱和存折起来了:“这个我不管。你们谁的钱我都不管,各自存好了。我就去拿给老头子看看,他在下面也得高兴。”

何熙无所谓,反正她心里有数。

第二天一家人就套车去了镇里,李仲国门路多,不但从镇维修厂一个职工那里买了一张镇百货商店的缝纫机票,居然还找到了一张自行车票,何熙没见过,还挺稀罕的看了看。上面还写着:1980年5月用。

正好是这个月。

购买也挺简单的,到了百货商店,将票递给人家,先付了127块钱,一台蝴蝶牌的缝纫机就到手了,又付了230块钱,一辆飞奔牌女式自行车也到手了。

姥姥和舅妈两个人稀罕了半天,才让李一民他们抬到了牛车上,往回走。

可这也太扎眼招摇了,一路上都有人看,何熙还听见人说呢:“小李村的吧,他们村最近挣钱了,到处都是他们村出来买东西的人。”

“我瞧着那个王桂花还买了一辆自行车呢。”

王桂花就是二婶,何熙是知道的,前两天二婶家成为全村第二个有自行车的,好多人去看呢。

“听说人家卖泵真给钱呢,挺多的,就是不知道多少,一个个嘴巴紧的很。”

“越这样钱越多,否则这才几天,一百多快的东西说买就买!而且听说了吗?就算卖不出去泵,干别的也挣钱。接待,跟人家讲讲,端杯茶都有钱。”

“不止,还有孤寡老人,烧水一天给五毛。你说,咱怎么就不是小李村的人呢!”

他们这么议论着,何熙还好,倒是李大壮激动的不得了。

“晴晴,咱们真的不一样了,这两年大家都做生意,咱们村没有,穷的女孩都不嫁进来。”

“现在,他们都羡慕小李村了。”

舅妈在旁边笑眯眯的说:“可不是吗?风向变得最快的就是媒婆,原先动不动就说没姑娘愿意,这几天,村里可没少来媒婆,人家可懂呢,一张口就是想找个销售员!”

这个新词让一家人忍不住乐的哈哈笑了起来。

何熙还问呢:“有给我哥介绍的吗?”

李一民和李仲国顿时紧张了,显然这俩也不知道。

舅妈笑眯眯地说,“有,说的最多的就是他俩,不过我都没应,岁数还不大,让他们跟着你干干活。”

李一民松口气,倒是李仲国扭捏地跟他妈说:“妈,要是漂亮也成啊!”

一家人说着,却不知道远远地角落,何勇站直了身体看着他们,旁边他媳妇说:“李家可是扬眉吐气了,听说一台泵两千块,他们买了好几十台了。那是多少钱啊。”

“咱们家零配件厂,苦哈哈忙一年,也就三四千块。”

“你说公爹去了江城好几天了,这事儿能成吗?大伯那么大一个领导,何晴晴都能找到弄泵的地方,他没问题吧!”

何勇看着李家人没影了,才收回眼神,哼了一声说:“那当然没问题,大伯可是要当厂长的人。我刚刚给爸打电话了,爸说已经在考察改装厂了,让我寄钱过去下定,这两天就带货回来了。”

何勇媳妇忍不住松了口气,“那可好了,发财了!”

钱多干劲儿大,整个小李村都变得忙碌起来。

村里几乎能干活的劳力都撒出去了。

李大壮是施工部的队长,下面分了十个小队,一个队四个人,分别配三个力工,一个瓦工,一个小队负责一个施工现场。李大壮则带着两个人负责巡查,监督质量。

何熙也没闲着,先写了一份施工要求,要求每个小队必须背熟,动不动就去抽查一下,确保施工的方式方法正确。

另外,她还跟买家定好了,要求每个买泵的村子出两个年轻人,要统一培训上岗。为此,她还写了长长的使用指南和维护要领做教材。

李季军就挺不明白的,“姐,这是新机器,你写这么多还以为总坏呢。别吓着人。”

可真是真的。

t185系列发动机和电机完全是自主开发的,所以各个地方都是摸索着来的,因此,这个系列的拖拉机毛病真不少。

否则,何熙怎么这么赶巧,到了海州厂就碰上气缸套断裂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