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渐看下去之后,这部电影确实和他们想象中一样,它完全不像是一部好莱坞模式的电影,伊娃也完全抛弃了好莱坞式的剧作形式,没有任何反转和惊喜,就按照纪实时间顺序讲述了事件和调查程序。</p>
这样的伊娃科迪简直朴素得令人吃惊。</p>
确实足够朴素,接下来也看不到什么戏剧化的高-潮,没有孤胆英雄,没有详细展示F-BI怎么神通广大追剿敌人的过程,也没有那些精心设计的动作戏。</p>
这部电影,这部《恐-袭波士顿》简直是反恐电影里的一股清流啊!</p>
一开始因为叙述的平淡,几位观众还觉得稍微有一些莫名其妙,但是看到后面他们就懂了,而且这一但懂了之后——</p>
那就是全程泪点绷都绷不住!</p>
当看到那个白发苍苍的老人不顾老伴的阻止一定要去追击凶手的时候,在场没有不为之动容的观众。</p>
真的是全程泪点,一点都藏不住。</p>
电影的其他镜头,劫车、巷战、全城封锁、一个一个步骤,一气呵成。</p>
可爱的人们,可爱的警察,可爱的人质,一切的人物都是可爱的,更加显出了恐-怖分子的面部可憎。</p>
这明明是一部“全民伤口”的电影,其功能是纪念,却一点都不会让人反感。</p>
伊娃的主旨简单到令人发指,但是这简单的主旨却可以让任何人泪撒现场。</p>
爱才是救世主。</p>
伊娃科迪拍的是一部属于平民们的电影,也成了人们“共情的出口”。</p>
电影里里外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突出“爱”,这虽然是一种讨巧,但是却讨的人们开心,还有什么比这个更重要的?</p>
伊娃用这电影说的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道理:“恐-怖分子你要来搞恐-怖袭击是吧?那来吧,我们找到你太容易了,就是付出再大的代价我也要干掉你。”</p>
在几位金牌人士的面前,这部从头至尾甚至有些平淡的电影落幕了。</p>
但是很快,即使在座的只有五位观众,杰瑞布鲁克海默也率先起身,在卡梅隆家的私人放映厅内为这部电影开始鼓掌。</p>
然后,其余的四个人也起身开始为这部电影鼓掌。</p>
不为别的,就为了看完这部电影能够感受到的那股对整个美国社会的精神凝聚力,这次就不得不为伊娃鼓掌!</p>
用简单的电影,拼凑出让整个社会都震撼的精神凝聚力,伊娃科迪小试牛刀就做到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