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七章 涓滴经济学

契约到期,孙氏已有身孕,但却被包拯送了回去。

也是亏得包绶的长嫂崔氏知道孙氏有了身孕,赶紧派人看望,送钱送物,才保住了包拯的香火!

不然的话……

包拯的命运,恐怕会和赵煦的生母朱氏一般。

会跟着孙氏辗转各家,最终搞不好,他可能没机会认祖归宗。

想到这里,赵煦就深深的看一眼蒲宗孟,同时也想起了远在登州的大胡子。

蒲宗孟和苏轼,还真是亲戚。

这两人,都喜欢雇佣嫔妾。

然后……

一堆的私生子!

赵煦记得,在现代的史书上,赵佶那个混账身边的大貂铛梁师臣,就一直对外宣称,自己是苏轼的儿子。

托他的福,苏轼的子孙,在赵佶朝时,得到了优待。

他的名言是:凡小苏学士用钱,一万贯以下,就不必知会我了!

这就是真的将自己当成苏轼的亲儿子了!

所以啊……

蒲宗孟被赵煦看的有些发毛,赶忙低头。

赵煦这才回过神来,悠悠的说道:“但,并非只有安贫乐道,才是圣人之道,才是士大夫之道!”

“蒲相公以为然否?”赵煦问着。

蒲宗孟眼睛一亮,立刻说道:“陛下圣明!”

“昔,孔子门徒,不仅仅有兖国公(颜回)、河内公(子路)等先贤,也有龚丘候(南宫括)……”

“此外,欲兴礼教,更当富之!”

“故孔子曰:仓禀足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此正圣人微言大义也!”

赵煦轻笑着颔首:“善!”

“朕也是这个意思!”

“贫困,岂是养士之道?”

“若连士人都穷困潦倒,百姓又当如何?”

“此岂圣人之义?”

赵煦就差没有说出:贫穷不是儒家的道了!

蒲宗孟对此,深以为然:“陛下圣明!”

赵煦道:“朕的想法,就是想请相公,写一篇这样的文章,来重申圣人之道,归正天下之义,倡导士风……”

“朕给相公一个参观方向罢……”

蒲宗孟立刻把手里的鱼竿一丢,跪伏于地,顿首再拜:“臣乞陛下赐教!”

赵煦想了想,整理了一下思路,然后说道:“朕听说,民间有谚语曰:大河涨水小河满!”

“诚哉斯言!”

“朕以为,富人是没有错的,错的是那些为富不仁,为非作歹,仗势欺人之辈!”

“若有人,其产业虽多,其家财无算,但其行仁义,倡正道,修桥铺路,积善积德……”

“这就是仁者!”

“若其再用圣人之义,来与乡邻往来,扶危救困,救济孤寡……那这就是君子了!”

“而在君子之上,还有一层……”

“若其用自身财富,雇佣百姓,兴办工坊,使百姓勤有所得,让孤寡自食其力……”

“这样的人,就相当于是那高山上的雪原,其将自身财富,化作涓涓细流,滴入万千百姓之家,使一家之财,化入万家!”

“不止自己富了,还带动千千万万的百姓也能得到温饱……”

“让数百、数千、数万人及其子孙后代,能衣食足,于是知荣辱……仓禀足,然后知礼仪……”

“这难道不是教化?不是圣人的大道吗?”

“与之相比,士大夫安贫乐道,影响的只是一家……”

“但这样的人,却可以影响数百、数千、数万人!”

赵煦眼睛都不眨一下,就将现代米帝的涓滴理论拿来用了。

涓滴理论或者说涓滴经济学有没有用?是否合理呢?

赵煦才懒得管!

他是皇帝!

天生屁股就坐在统治阶级这边,而且还是最大的利益挤得者。

类似他这样的人,难道还会认同穷人造反有理?甚至同情广大的贫苦人民?

怎么可能!

嘴上说几句‘朕实悯天下百姓为饥寒所迫’就了不起了。

最多在宫里面表演一下,行为艺术。

比如说‘四季常服不过X套,一日不过三餐’等等。

但是呢……

赵煦是知道,他做的事情,肯定会加大贫富差距,造成激烈的社会矛盾。

所以啊……

他得用一个东西来麻醉广大人民,让他们不至于敌视社会,进而学陈胜吴广。

同时,他也需要社会舆论来钳制一下,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黄世仁。

至少,得有个遮羞布,一块牌坊。

涓滴理论,就很好的契合了赵煦的需要。

你们不能仇富啊!

更不能造反啊!

富人,那可是给了你们工作机会和养活全家老小的大善人!

得感谢他们!

没有富人,没有资本家,你们就可能失业,一旦失业,全家都要挨饿的!

当然,赵煦知道,仅靠这个是不够的。

所以,他还得偶尔出来,引导或者惩罚一些做的过分的家伙。

要让百姓知道,并且建立这样一个思想——官家是好的,坏的都是下面的人!

官家来了,青天就有了!

这就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宗教安慰了。

赵煦知道的,宗教是对现实苦难的表现,同时也是对现实苦难的抗议,是无情世界的感情,也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

佛祖、三清、孔子或者赵官家,本质上都是一样的。

所以说啊,赵煦在现代留学,可不仅仅是在混日子。

他是真的学到一些东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