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个朋友买到了,她亲戚从大城市带回来的,但是好贵的。”
学校里绝大部分学生都是普通家境,有点零花钱,但不会太多,相对起来,找叶影影只要一两块钱,解解瘾,可以说是性价比很高的了。
姜宵在问话之前就去门口的一些小店和县城里的一些精品店看过,这年头没有网购的概念,一些小商品流通的效率确实很低,中部小县城的所有流行单品都是滞后的,不仅是女孩子们的小精品,就是男孩子的玩具,在发达城市早就流行起来的赛车之类的,在厚林县这边等到,晚上好几个月甚至一两年也不稀奇。
这是千禧年初,即使整个国家会在短期里迎来快速的发展,但如今商品和信息的流通渠道太狭窄了,沿海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和中部小县城就是两重天。
县城里的小店里更新货品速度慢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他们的上游拿货渠道基本是固定的,姜宵的父亲是大车司机,姜宵有认识的几个叔叔,他问一下就知道了。
零售小商品进货在这个时候不会跑长途的,本来就是薄利多销,跑远了运输费都挣不回来,他们的上游市场基本是在隔壁县的几个批发大市场,走不出这个市,进货的时候其实是在大市场的经销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有限的货品里面挑选,小老板们并非不知道什么商品好卖,但是一些好卖的货都要靠抢,滞后性也很强,上游都拿不到,他们想买也买不着。
姜宵在了解过这些之后,才去问了女生们,他问自己如果能带一些回来的话,她们会想要吗?
“别太贵就行,”隔壁班的女孩子们思索了一下,其中一个还小小声的提了一句,“我想要男主的小卡,塑料照片小卡。”
她这一句话像是提醒了一句什么,另一个女孩子也跟了,眼睛有点发亮:“我也想要,我要男二的,你要真能带回来,很多女孩子想要的,真的,我姐也特别想买,但是学校门口那些都是旧的了,我们想要新的。”
有目标人群,有需求缺口,姜宵还做了个简单的市场调研,心里想法也清晰起来。
他在十一假期前,找到了曾经父亲的同事。
姜宵他爸是个很爽朗的人,以前的朋友不少,很多是同公司的大车司机,在父亲出事之后帮了不少忙,但大车司机都忙,各自都有家庭,不好实时照看,在困难时刻帮一把姜宵已经很感激了。
如今姜宵厚着脸皮去扣门的时候,对方虽然惊讶,倒也认认真真听到把话说完了。
姜宵之前一直叫他叶叔叔,是父亲最好的朋友之一,他经常来回跑淮南省那条运输线,姜宵曾经长期呆过的柳江市就是淮南省最发达的城市之一,淮南这个地方作为沿海省份,大片的生产工厂在那里扎根,直到姜宵上辈子闭眼的那时候,还是国内数一数二的发达工业省份。
如果要给姜宵这种行为起个贴切的名字的话,应该就是代购了,特殊情况下的国内代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