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第二十四章

“这里是苏府非长久之地,保证不出意外见招拆招即可。”其他事管再多不过是为他人做嫁衣,慕云没有蠢到因几句污言秽语气昏头的地步。

“是,属下明白。”阿大退出屋外找了个地方自我反省。

“希望是真明白。”有这么个爱管闲事斤斤计较的手下在身边,慕云颇觉头疼。

相比较而言,派出去的四名暗卫则更可爱一点,看清时局知道该怎么做不负指点迷津的苦心。

慕云没想过出府,外面传出风言风语,一露面非得被人当猴子围观,还是呆在府里看书乐得轻松自在。

宋氏回到娘家带着一双儿女拜见父母,之后让小辈们自去,留下长辈闲话家常,开口就被问及传得沸沸扬扬那位嫡子。

“外面传言无一不真。”面对家中至亲之人,宋氏憋了一肚子苦水没处倒。

“不仅如此脾气大到不把我家老爷放在眼里。”宋氏好一通编排对方的不是,恨不得将之踩进泥潭当中翻不了身。

两位嫂子各自开口安慰宋氏,帮腔数落小家子气有娘生没爹养的嫡子,纷纷可怜宋氏当继母实属不易。

宋氏的不愤在娘家得到了极大的释放,气过之后转换话题说到国子监不得不提明年的秋闱。

“等过段日子还想去大相国寺上香求签,保佑明杰顺利得中。”宋氏脸上笑容艳艳,比照之前的愤愤不平,变脸速度堪比翻书。

“我家成聪到了年纪。”大嫂开口问宋氏,“跟明杰同年下场,十分艳羡国子监。”言语中道出真意。

“家里不是有一个名额?”家中不比其他世家大族,仍有一定地位,宋氏对家中情况知之甚详,怎么今儿听大嫂的口吻,到像是府里越发艰难?

“还不是你那二哥,为了从地方上调回京中谋个实缺,哪用得着把好处拱手相让。”坐在上首位置的老夫人气不打一处来。

“二哥外放做官不是挺好,京中空缺难觅,即便回京无非得一个不大不小的闲差,毫无建树可言,再想更上一层楼难于登天。”宋氏虽是内宅妇人,该知道的一点不落。

“找人疏通,那些高于咱家的世族又不缺这一个名额。”宋氏想说名额送出去一准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这次不一样,走得是另一条路子。”二嫂开口解惑,“找的那位大人身份略低,却与上面的一位主子有关联,舍出去一个名额不仅可以外调回京,往后绝对利大于弊。”

“宫中,皇子!”宋氏一点就透,眉头仍未舒展,“别是那人设了套让二哥往里钻,目的直指我家老爷。”人都是自私的,考虑的当然是自家的利益,兄嫂父母再亲比不过一双儿女将来的前程。

“小姑此言差矣。”一语中的,和乐气氛刹那发生变化,身为得益方的二嫂不说点什么就怕结下疙瘩,两家自此疏远。

“此事若成,府中每年国子监的名额多一个不说,娘家壮大对小姑也有利不是。”具体怎么安排身为妇道人家的二嫂不得而知,只能用画大饼的方式化解产生的隔阂。

“宫中的几位太年轻,圣上又未曾表现出对哪一位另眼相看,提早的站队要是有个万一,牵连的可不只一家老小。”宋氏没有被摊在眼前的利益冲昏头脑,无根无萍的东西,只因一张嘴就想占大头拖苏府下水,太看得起自身!

“早晚都得走这一步,现在无疑试探为主,又不是真替那一位卖命,只要这层窗户纸不捅破,一切仍有转圜的余地。”二嫂害怕宋氏回去告诉苏相,事情最终泡汤好话歹话说了一箩筐。

“我原也不同意,可有什么办法,谁让二弟比你大哥站得高,这会儿拿国子监的名额送人,下次谁知道又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夹枪带棒的话表露出内心的不服,大嫂就这么一个成器一心向学的儿子,好不容易盼来入国子监的机会,转眼间化为乌有,搁谁人身上能咽得下这口气。

“大嫂,这就是你见识浅薄。”老二家的得理不饶人,“我家老爷高升了别说一个名额,走走关系还不是手到擒来小事一桩。”

“好啊,我等着,误了我儿读书,往后走着瞧。”老大家的讽刺对方痴心妄想,当国子监他家开的,想塞几个人都可以。

“成聪入学哪能等得起。”宋氏看明白大嫂的难处,迫于情势装回好人。

“要不这样,成聪用心读书争取在秋闱上大放光彩,国子监的名额,我回去同老父子提一提,尽量会给成器的侄儿。”

老大家的开口就是为等宋氏这句话,连声感谢小姑子通情达理,有了这句准话国子监的名额一准跑不了。

老二家的看着老大家姑嫂和睦心中嗤之以鼻,等她的丈夫回京升官,就等着两人回过头求上门,实实在在感受一回被人吹捧的滋味。</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