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第七章

“可以,不若我带你去藏经阁,看到哪一本,就从哪一本开始学起?”了空说的可不是玩笑话,明白孩子无聊想听人读书,既然有个聪明的脑子何必浪费。

“不用学多少,有个大致印象即可,等你长到六岁开蒙,认真学起才不会觉得枯燥乏味。”再如何聪明灵秀,也是个没满两岁的孩童,了空对其的要求并不严苛。

慕云想了想觉得还可以,早晚都得学,与其以三字经千字文开始,更愿意从感兴趣的内容学起,有兴趣才有动力。

见孩子点了点头,这是同意了?了空抱起孩子就往外去,从这里到藏经阁的路并不远,孩子尚小没什么分量,抱在怀中多个小火炉。

寺院但凡收藏书籍的地方都叫藏经阁,其中以经书占比略胜,大约走了一刻钟,映入眼帘的开阔地带,有一座塔型建筑。

乍一眼看上去,还以为是寺中存放高僧坐化后,留下来的至宝舍利子,走近才发现,悬挂着牌子正是此行的目的地。

总高七层的塔身恢弘大气,有负责看管此地的僧人,走上前同了空行礼。

没有传说中无所不能,外表又朴实无华隐于大众的扫地僧,有僧人素日固定来打扫是真,多是年轻的僧众,藏经阁也非不经允许不得擅入的禁地。

慕云亲眼看到有僧人进进出出,手中捧着几册书籍,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古人诚不欺我。

进去之后,看到藏经阁前三层对外开外,不单单面向寺中僧众,还有一些学子也会慕名到访,不大一会儿的功夫,见五名年轻的学子宁静的侧立在一旁看书,入迷的神情跃然脸上。

上面四层,也不是永久封存闲人勿入,要看身份,这是了空耐心的在向慕云解答所知。

事实上,了空别出心裁的做法,从正面去看并无不妥,但是就他所知如此安排实则另有深意。

一来可以借此藏经阁扩大寺院的知名程度,人一多,不论出于何种目的,捐给寺中的香油钱也会是笔不小的数目。

看书虽然不花钱,可要想抄书借书所需的笔墨纸砚,总不能当即下山现买吧,不说路远费事,单单耗费的时间至少抄完一本了。

于是乎,购买寺中的纸笔,不就成了顺理成章的好事,寺中即赚取了差价,又提供他人方便,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寺中所售卖纸笔,对于不缺钱的人价格公道,相对贫苦的学子,即便不取分文也需要有所偿还。

毕竟天上从未有掉馅饼的好事,寺中大方的可以分文不取,只要你好意思,有那等厚脸皮当作不知,世人爱重名声,为官爱惜羽毛。

寺中并无硬性要求,拿不出费用,可以用劳力顶上,既然抄书多抄一两份也使得,这等小事非难事,众人也乐意接受,更全了某些面皮薄的人脸面。

寺中藏书可供抄录的部分只限前四层,后三层若想踏足,除了看身份也需要看背景,反正能捞到油水的地方,了空定不会放过。

天底下穷人不少,富人更不缺,在慕云看来寺院狠宰的主,要么目标放在这些脑满肠肥的人身上,是否会为面子掏银子,光看这一块来往的人士,即可以小见大。

抛开纷繁杂绪,了空带着慕云上了第四层,没有留在一层,除了人多眼杂外,再就是书籍的分类,多以经文杂论为主。

在了空眼中,孩子提出看书,最好从有趣的类型开始,比如这个年纪更喜欢的话本为最。

有心开始教导,了空盘算了许多熟知的书目,四层上此时并无他人,方便挑选交流。

正因了空没有将孩子当成一般人看待,所说的内容未做挑拣,想起什么说什么,一老一少相处得十分和乐。

书架上的书只有拿下来,方能见到其名,有点怀念记忆中的书本,侧面有清晰的标注,取用十分方便,忽又记起如今所见书册,多是线装款。

顺着了空所指的类别,随意伸手指了一本,其上字形变幻,脱不出即定的框架,粗略的连蒙带猜,正确率还挺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