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考究

毕云潮满意地点了一下头,又问:“你可知我中医起源于何处?”

杜雅笙又答:“关于这点比较复杂,中医诊断学,是历朝历代医家经验的积累与总结,它的理论和方法起源甚早,早在公元前五世纪,扁鹊就提出了以“切脉、望色、听声、写形”等为人诊病。而在两千多年前,我大夏国医学理论著作《黄帝内经》问世,该书除了系统地总结出以前那些医家的治疗经验和医学理论,还运用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对人体的解剖、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治和预防做出了全面的介绍,就此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而,《难经》,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是一部与《黄帝内经》相媲美的古典医学名著,为《黄帝内经》弥补了不足之处,此后,我大夏国的医学史上又诞生《伤寒杂病论》、《中藏经》、《脉经》、《诸病源候论》等等医学著作,从而使中医体系越发完善。”

毕云潮深深地看眼杜雅笙,看来小丫头的知识储备倒是不少。

他换了个思路,话题也开始逐渐地深入,从问诊之法,到八纲辨证,他每一个问题,杜雅笙都能出色而又正确地解答,演变到最后,就成了这个模样……

“我有一个病人,身体灼热,四肢厥冷,神昏谵语,舌寒语涩,舌质绛红,无苔,脉细数。你可知这是什么病?又要如何治?”

听毕云潮这么问,杜雅笙像是早有准备,她微笑着回答。

“是我老师教的。”

得,又搬出那莫须有的老师了。

“你老师?不知可否为毕爷爷引荐一下?”毕云潮不由得正襟危坐,他一脸肃容,哪怕从未亲眼见过杜雅笙那位“老师”,但单是这个神奇的药方子,也足以让他肃然起敬。

杜雅笙说:“老师他行踪不定,我也不知道他去了哪儿,不过如果毕爷爷想见老师是因为这个药方,我倒是可以说上一二。”

“哦?”毕云潮来了兴趣,见杜雅笙神采自信,他便不由得说道:“你那位老师医术不错,你是其弟子,想来也有过人之处。毕爷爷今日便在这里考你几句,你若答得上来,便直说,如果答不上来,也是没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