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莲娜的母亲也不例外,虽然叶莲娜才九岁,她理论上可以不用去工作,但为了能让叶莲娜在内城区有一个更好的生活,她还是主动表示自己剋月去工作。
毕竟内城区的房子是有着明显的三六九等的。
他们这些刚进城的人只能住在能量塔旁边临时搭建的安置房里,虽然也能抵御风雪,但房间实在是狭小,四十平米的面积虽然三个人住不算拥挤,但也基本上折腾不开。
所谓的安置房,其实就是珀菲科特曾经使用过的赫鲁晓夫楼的设计,这种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建造并且安置大量人口的建筑形式无疑很适合用来安置大量的民众。
而更好一些的房子则是位于地下庇护所的房子,那里更温暖,治安也更有保障,同时还有配套的生活设施与服务设施,孩子也可以送去上学。
虽然在面积和布局上和地上的赫鲁晓夫楼一样,但对于普通民众来说已经是非常不错了。
至于更好一等的,那就是位于能量塔供热场中的正式房屋。
这些房子都是联排的两层小楼,房子里还有壁炉、厨房和其他配套的设施,是能够正儿八经称之为房子的建筑。
放在过去,这样一套朗顿内城区的房子,价格可是非常昂贵的,即便是拥有体面工作的公职人员或者其他所谓的中产阶层,都需要花掉一笔令他们肉疼的钱才能拥有一套这样的房子。
八十平米的使用面积虽然依旧不能说大,但对于一户家庭来说,已经非常够用了。
但是现在,这样的房子会根据你对内城区所做的贡献进行分配,这就让很多人都涌现出了无限的干劲。
老子要住大房子.jpg
至于更好的房子,不是没有,而是目前来说还没有建成。
那是珀菲科特专门设计的独栋建筑,而且并不依赖能量塔的供热场,而是在其内部有一个小型的供热枢纽,通过管道与附近的能量塔链接,可以展开一个小型的供热场,刚好可以笼罩整栋建筑。
整个建筑一共有地上三层和地下一层,同时还有一个配套的小型温室,可以种植够一家人吃的蔬菜和粮食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