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服务设施必然是要放在社区的中心位置的,这样可以确保无论社区的什么位置,获取服务的时间大体上是差不多的,而且可以确保即便是最边边角角的位置,也能够享受到公共服务设施的便利。
而一些具有更大的影响范围,可以服务更多人的服务设施,则需要放置在城镇的中心,从而向外辐射到整个城市。
至于那些为城市提供物资的生产设施,则全都要放在城市的外圈,这样可以利用廉价的土地尽可能的铺开面积。
现实里城市的规划布局其实也和这套模式大同小异,城市的中心一般就是核心商圈,围绕核心商圈建设的是各种住宅小区。
而在小区周边则必然有一个集中了菜市场、超市等一系列生活设施的小商圈为周边社区提供服务,而学校、幼儿园等相关设施也会建设在附近。
住宅小区的小商圈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也有可能扩展为商业中心,让城市形成多个商圈的模式,但其中必然有一个核心商圈来作为城市中心,其他商圈只是分布在周边。
至于说城市是横平竖直的布局模式,还是网状布局,这就只看城市设计者喜欢哪种模式了。
这些内容尽管只是珀菲科特在初中地理课和政治课上学来的一些浅显知识,真正的城市布局规划和设计自然有着更深层次的东西,但基本原理却也确实是这个。
懂得这些虽说成为一个真正的市政规划者有些难度,但设计规划一个地下庇护所,却也没什么难度。
在珀菲科特的手中,地下庇护所将被设计成一个多层圆筒状的结构,每一层由三个扇区组成,扇区与扇区之间由环形道路联通,而每一层之间则由两台一组的六台大型升降机作为日常上下使用的交通工具。
圆筒核心的螺旋状道路则是运输一些不方便走升降机的货物,以及在升降机维修的时候作为备用手段。
当然除开这两种方式,珀菲科特还在扇区的最边缘设计了用于上下不同层区的步梯,作为应急使用。
而一个扇区的五百户住宅单元,则会以三层楼的方式以两条环形道路分割成三个区块,每一个区块都会根据人数设置公共厨房、卫浴和厕所等设施,同时也会在最中心位置布置商铺向扇区的居民提供商品和其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