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第106章 弹劾奏折

莫说他现在没办法,就是有,也不能轻易动手。在确定自己能够执掌天下,承担起安定黎民的重任之前,他什么都不能做。

这一次密谈,好像什么都没说,又好像什么都说过了。自这一日之后,李定宸跟越罗的关系越发亲密,不单他们自己,就连下头伺候的人,也心有所感。

这消息传到万年宫,赵太后忍不住捂着胸口,十分不解的问江太后,“两个孩子好得快成一个人了,怎么就迟迟不肯圆房?”

她后来又暗示过李定宸两次,但李定宸又不好直接说“朕打不过皇后”,只好找了些话来搪塞,等到过完年发生雪灾的事,接二连三的忙碌起来,也就顾不上了。如今事情处理完,赵太后便又惦记起来。

倒是江太后反而看开了些,“他们年纪还小,身体都还没长全呢,倒也不急在一时。”

大秦的皇帝普遍长寿,就是死得最早的先帝,享年也有四十一岁,那还是因为他身体一贯不强健,登基之后更是各种忧思难解,遂成心病。李定宸才十六,过个十年再着急皇嗣之事也不迟。

江太后带着李定宸住在太平宫那段时间,也算是接触了不少政事,在这方面的触觉远比赵太后敏锐,她能察觉到自从皇后入宫后,小皇帝身上发生的种种变化。尤其这一回处理来宝的事,许多细节都值得推敲。

她的儿子好像开窍了。

越罗只好将灯灭了,自己也躺到了床上。

其实不单是李定宸,她自己心头又何尝不激动?毕竟已经一年没有这样自在的在外面走动了。

于是在李定宸没忍住又提起街市见闻时,她也随口附和了几句,结果就被他引着,不知不觉说了许多话,还回忆起了许多自己从前住在南京城时,上元夜跟着闺中姐妹们在城中走百病的趣事。

李定宸听得心向神往,叹息道,“不知几时才能再觑空出宫去。”

越罗微微皱眉,虽然纵了他这一次,却不可让他养成这样的坏习惯,想了想,道,“这般避着人出宫,只可偶一为之,次数多了,必然会露出端倪。陛下若当真想出宫,不如想别的法子。”

“什么法子?”李定宸犹豫。

越罗提醒道,“当年太-祖、太宗、后来的世宗皇帝,都并不是日日囿于皇城之中。”

李定宸顿时眼睛大亮,拍了一下床板,“对啊,朕怎么没想到?”

太-祖和太宗自不必提,当年开国时南征北战,真正留在宫中的时间反而很少。世宗皇帝却是不耐留在宫中,直到晚年还时有出巡。如今世宗朝的风气未变,李定宸如今的年纪,出巡别处不能,但就在近郊走走,只要有合适的理由,朝臣也无法阻拦。

本文独家发表晋-江, 保护原创, 支持正版, 从我做起。

“你还想瞒着我们, 来宝这几年把你管得死死的,连饭都几乎吃不饱, 你怎么不告诉我和你江娘娘?若不是皇后心疼你说了出来, 你还要瞒着我们到什么时候?”赵太后脸一板, 瞪着他道。

“皇后?”李定宸没想到越罗会连这个都说出来, 下意识的转头去看她。

这一看不得了,自家皇后怎么眼睛都哭肿了?因为离得近, 李定宸也没多想,伸出手就想摸摸越罗的脸,结果还没碰到人呢, 江太后已经厉声喝止道, “你住手!你这是要干什么?是哀家逼着她说的, 你有什么气只管朝我撒, 做什么又拿皇后做筏子?!”

李定宸看看她, 又看看自己举着的手, 一时竟无话可说。

在旁人眼里看来,他可不就像是举起手打算抽皇后一个耳光?

百口莫辩的小皇帝尴尬的收回手, 狠狠瞪了自家皇后一眼, 越罗险些笑出来, 连忙低下头去掩饰。

这会儿李定宸也反应过来了, 虽然不知道皇后这到底是要做什么, 但简单的配合他还是懂的,因而很快收敛起情绪,向两位太后解释道,“其实并不是吃不饱,只是没什么油水,总觉得肚里空空。不过多填些点心,倒也不觉得有什么了。”

他越是表现得不在意、漫不经心,两宫心里就越是不好受,虽然李定宸说的都是实话,但经过两宫一番脑补,他甚至成了没饭吃只能靠点心填肚子了。

两宫也不去细想饭都没得吃怎么可能有点心填饱肚子,只知道皇帝的确是受了委屈,而这一切都是因为元宝之故。

江太后沉着脸道,“好个来宝!哀家待他不薄,却不想他就是这么回报的!”

听到来宝的名字,李定宸的脸色也很不好看,冷笑道,“他眼中只怕早就没有了君臣之份,又岂会在意娘娘待他的那一点情分?韩嘉李元!”

“奴婢在。”韩嘉和李元应声从门外走了进来,没人手中捧着一摞奏章。

李定宸指着奏章道,“两位娘娘看看这些吧,全都是弹劾来宝种种罪状的折子,简直罄竹难书!”

两位太后有些惊疑,分别取了奏章去看,见内容果然都是弹劾来宝,而且有理有据,甚至连苦主都在,而那些罪名,更是几乎将两宫能想得到的罪都犯了一遍,不由越看越怒。

其实绝大多数罪状,都是下面的人犯的,来宝甚至未必知情,但这个时候,没人在乎他是不是知道,因为这些人是仗着他来宝的势才能做下这些事,既然如此,他自然也要承担责任。

本来两宫就对他不满,只是不知该怎么处置,毕竟他与朝堂关系紧密。现在见朝臣们纷纷上折子弹劾,她们即便再不懂,也知道这件事王霄没有压下去的打算。

既然如此,此人自然是留不得了。

张德亲自跑了一趟内阁,带去了两宫和皇帝的意思,来宝之事可秉公处理,他们绝不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