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后,众人用茶水漱了口,都懒洋洋的坐在毯上不动弹。过了半晌,众人才起身准备散散困。
又有小丫头抱了一捧桃花来,说是周边的果农看今日的富贵人家多,从树上剪了一些好看点的花枝拿出来卖,被秀兰姑姑看中买了下来,分给小主子们一捧赏玩。青苗接了花枝,递给小丫头一个荷包“过去回秀兰姑姑的话,就说她有心了,姑娘们很喜欢。”小丫头拿了荷包一蹦一跳的走了。
那桃花极丰润鲜艳,不似野桃般疏疏落落,可见桃树被照顾的很好。小姑娘们上前一人挑了一枝,笑嘻嘻的拿在手里,或掐一小枝插在头上,临水而照。有人提议击鼓传花,拿住花的人作一首应景诗或说一首与桃花有关的新诗。众人同意。可远没有鼓不成啊,有人说她家里有个丫头俚语小调长得极好,让她蒙了眼唱,唱哪儿停哪儿随她意。
小丫头开始唱“正月里来什么花花开得儿开?正月里来迎春花儿开。迎春花开得多么多么大得儿大?小家妹妹年轻没有见过它。”桃枝开始传递,歌声停住,花儿被李家静姝拿住。她拿着花指了指不远处的桃树说:
“桃花一树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众人叫好。
小丫头又开始唱“二月里来什么花花开得儿开?二月里来桃杏花儿开。桃杏花开得多么多么大得儿大?小家妹妹年轻没有见过它。”桃枝又停在一人手中,那人指着小河说“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如此几番,便散了场。又跳了一会儿格子,众人便倦了,相互摆摆手,各自归去。
日已西斜,春暖春曦回到长公主处,孙氏已着人收整东西清点装车。春暖春曦扶了老太太和长公主站在山坡上看夕阳,余晖暖洋洋的照在身上,老太太眯着眼睛说“从前也没觉着日头多好看,到了京城,住了大宅子了,倒想看日头落山,可还没落山呢,就让前楼给堵住了。现在看来,这日头还是落在山里才好看,日头一落山,牛羊也该回圈,人也该回家了。”长公主便说“您这是想家了呢。我也常想起那时同父皇母后在乡间的日子,多自在呐!哪像现在,只要有个人来,我就得端着,可累得慌啊!”
老太太笑着说“有一年我跟着我婆婆去庙会上看戏,戏台上有个演公主的,打扮那叫个漂亮,我羡慕的不行,就问我婆婆说‘真正的公主都穿些什么吃些什么’我婆婆就同我说‘真正的公主么,穿的估计比县令夫人要好一些,吃的么,估计每天能放两碗炖肉’我还问‘那谁家才能娶到公主啊?’我婆婆又说‘那得有大福气的人家人行。你问这些干啥,又不能给我们家娶个公主回来。还不快淘米煮饭,你男人该快回来了。’哪知,她孙子真给她娶了个公主孙媳妇儿回来了。”
大家都笑得开心,可春暖却突然心酸的利害。回不去的的远方,叫做故乡。老太太这是思乡了,虽然儿子们都在眼前,可父母亲人,公公婆婆,还有曾经最美好的年华,都留在了远方,此生,再不能回去了。
回到府里后,春暖几天都蔫蔫的提不起精神。孙氏以为她那天着了凉,要请府医给她诊诊,她推脱说只是累着了,再歇几日就好了。其实,春暖哪里是累着了,她是被老太太的情绪感染了。两位老人一直想回去看看,可年龄着实大了,受不了舟车劳顿。所以,干脆也不说了,以免给儿孙们添麻烦。可心里总是会惦念着,言语之间难免会流露出来。春暖向来心细敏感,能察觉出来也不是难事。由人及已,感同身受,如是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