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到了21世纪,在一些农村还是存在重男轻女的现象的,特别是在一些老头老太太眼中,总认为女儿是人家的,儿子才是家里能传宗接代的。
不过他们也不能太过分,要不然儿媳妇儿子该跟他们急了。
现在不一样,六十年代,家家户户吃不饱饭,又没有计划生育,孩子一生一大串,有好多夭折的,更多是有些女婴生下来不是被扔掉就是被溺死。
侥幸活下来的女孩也是早早的干家务,四五岁就开始喂鸡,割猪草,做饭等等。这些是我们生活在文明社会想象不到的。
何家两老能做到对孙子孙女一样对待,就这,英子妯娌几个都打心底感激孝顺他们。
英子到老宅的时候,天已经快黑透了。
敲了敲们,就听见一阵小跑的声音,打开门,就看见是大哥家的大儿子军子,军子看见英子喊了一句“三婶”就喊了起来“爷爷奶奶,爹娘,三婶来了”。
接着就看到大嫂出来,说道:“他三婶来了,吃过饭没有,来,快进来吃点,爹娘正吃着呢”说着就把英子往家里拉。
英子忙摆手道:“不了,不了。大嫂,我做好饭了,家里三个都等着我呢,这不,我做了点鸡肉,你拿去给爹娘和孩子们尝尝”。说着就把碗递给了大嫂。
大嫂看到这么多肉,惊道:“哎呀,怎么这么多,给我们你们吃什么,我给爹娘弄点,其他的你拿回去给你家三小的吃。”
“大嫂,家里还有呢,你就别推了,其他的是做婶子的给孩子们补补身子的”说着英子拿着篮子就走了。
出了门,英子长舒一口一口气,说到底还是不习惯这样和人打交道,记忆是一回事,实践又是一回事了。
英子快步走回家,狗蛋和铁蛋已经把饭都盛好,等着了。
英子洗了手,坐在炕上,看着已经馋的流口水的狗蛋和铁蛋,笑着说:“开饭,赶快吃吧。”
顿时两个娃同时向鸡肉进攻,抓起一块鸡肉,啊呜一口,吃的满嘴流油,满足的不得了。
英子也吃的很满足,鸡肉的肉质柔嫩,油水充足,土豆充分吸收了汤汁的美味,一口下去,虽不是肉,却胜似肉。
娘三个敞开肚子吃,英子吃了四个饼子,一碗汤,两个娃各吃了两个饼子,菜吃的光光的,好吧,娘几个再次吃撑了,英子最后让两个娃各自嚼了两片健胃消食片才算完。
英子把小满放到屋里,让一边玩的铁蛋照看小满。走到厨房,让狗蛋去和铁蛋一起看着小满,自己接过狗蛋烧火的活。
看到英子过来,何春风笑着说了句:“媳妇儿,回来啦!”就转身继续做起了饭。
英子好奇的看着他做饭,记忆里面何春风是会做饭的,味道还挺不错的,不过是做的少。
现在看见何春风熟练的切菜炒菜,还是挺好奇的,这时候英子,才感觉自己捡了个宝。
想想在现代的时候,好多男人不还是,下了班什么活都不干,双手一抄就等着吃,家里的家务活,认为都是应该老婆做的。
而在60年代的这个家里,家里的家务活都是,谁能做谁就做。
包括做饭洗衣服,其他的像劈柴打水什么的,只要何春风在家都是他干。他从来不打老婆,孩子有时候不听话了,顶多教训教训,也没有下过狠手打。
对家里又好又有责任心,这样的男人在21世纪都是难找的。
至于工作,就这大湾村来说,何春风同志还是一个杰出青年,地里的活每次都是十分公分的拿,还有上山打猎,下河摸鱼的本事,长的还不错,当时结婚的时候还有不少小姑娘,羡慕英子来的。
也许是英子盯着何春风的时间过长,目光太大大咧咧,男人像是感应到了,抬起头冲着英子笑了笑。
英子突然红了脸,不好意思的低下头,赶紧向锅底填柴火。这时候何春风的带着笑意声音响了起来,:“媳妇儿,锅已经开了,不用再填柴火了。”
英子抬头一看,果然,锅上面已经冒了白烟,代表着锅已经烧开了。
英子又忙把柴火夹了出来,放到下面青木灰里灭了,暗自唾弃自己“李英子,你又不是没见过男人,至于这样发花痴吗!更何况这个男人还是与你有了夫妻之实的,真是没出息!”
脸红红的和何春风一起把饭搬到炕桌上,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饭的时候,英子脸上的红晕,都还没有消退下去,惹得一桌一大两个小的男人都好奇的看着她。
英子以烧锅热的1为由,胡乱搪塞了过去。
一家人吃过了午饭,英子拿出了已经做好的衣服,让男人和孩子们试一下。
孩子们高兴坏了,新衣服和新裤子穿上,臭美的走来走去,显摆显摆他的新衣服。
不说孩子们,就是男人何春风,也惊喜的看着衣服。
这时候就没有人不喜欢新衣服的,收拾家里的时候,英子看了看男人的衣服,都是一件又一件的补丁摞补丁,比孩子们的衣服都破。
所以这次英子做的衣服,受到了全家一致的喜欢,就是小满啥也不懂,看着爹娘和哥哥们高兴的样子,也高兴的“啊啊!的叫。”
剩下的布料,英子打算以棉花为填充物,给家里大大小小做一双鞋子,还要给两边的父母都做一双,当做今年的新年礼物。
时间就这样慢慢的过去了,一转眼的时间就已经到了腊月二十六号,这些天的时间,英子已经把鞋做好。
棉花就是暖和,做的鞋子虽然比不上现代的一些保暖棉靴,可在这时候就已经很暖和了。
今天英子一家打算去到镇上买年货,把小满送到了老宅子,让爹娘帮着看着,外面天气太冷了,小孩子受不住。
本来是想把狗蛋和铁蛋兄弟两个留在家里的,可是这两个孩子听说要到镇上去,撒娇打滚的死活要去。
英子被他们闹得没办法,连何春风板着脸都没有吓退他们两个,只好带着她们去镇上了。
期间,英子和他们约法三章,到了那里不准乱跑,要拉着爹娘的手,不准哭闹,听爹娘的话。
两个小的为了去镇上,当然是连连点头,小胸脯拍的啪啪作响,就差指天发誓了。
因此一家人打算坐牛车去,村子里里老李家有一台牛车,昨天已经说好村子里要去镇上的,到村口集合。
一大早英子就做好了饭,吃过饭,一大家子慌慌忙忙的去村口集合。一到那里,好家伙满满堂堂的都是人,都是去镇上的。
有挎着篮子的,有挑着扁担的,也有什么都没拿的。英子家背了一个背篓,打算买了东西放里面。
英子大致数了数,大概有20几个人要去镇上,估计牛车上是坐不下的,到时候肯定要走着去。</div>